第7章
>
第三十天傍晚,林毅正在拓一方汉代的“长乐”瓦当。指尖刚蘸好墨,忽然听见风铃响了。他抬头,看见许彦站在门口,背着个大大的帆布包,冲锋衣上还沾着点泥土,脸上带着风尘,却笑得很亮。</p>
“我回来了。”许彦说,声音带着点旅途的沙哑,却像敲在林毅的心尖上。</p>
林毅站起身,手里还握着拓片的扑子,墨汁在指尖晕开了一小片。他想说点什么,比如“路上累了吧”,或者“快进来坐”,可话到嘴边,却只剩下发烫的眼眶。</p>
许彦走进来,放下帆布包,从里面掏出一个用布裹着的东西:“给你的。”</p>
打开一看,是块青石板,上面刻着两个字——“闻砚”,笔锋和闻砚斋门楣上的字很像,却又多了点许彦特有的清劲。</p>
“在崖下捡的青石,”许彦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试着刻了刻,不太像样。”</p>
林毅的手指抚过石板上的刻痕,能感觉到刀锋划过的温度,像许彦指尖的触感。“很好看,”他轻声说,“比门楣上的好。”</p>
许彦笑起来,眼底的光比崖顶的月亮还要亮。</p>
暮色漫进店里,檀香的味道混着许彦身上的山风气息,酿成一种让人安心的味道。林毅看着案上的《楚辞》,看着墙上的“归期”拓片,看着眼前的人,忽然觉得,等待或许也是件值得的事——就像拓片需要耐心才能显出真迹,有些相遇,也需要时间的打磨,才能露出最温润的底色。</p>
许彦走到案前,看着林毅拓了一半的“长乐”瓦当,拿起旁边的鬃刷:“我帮你?”</p>
“好。”林毅点头。</p>
两人并肩站在案前,灯光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墨色在宣纸上慢慢晕开,把“长乐”两个字拓得越来越清晰。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淡淡的月痕,像个未完待续的温柔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