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腊月二十四,掸尘日。</p>
林毅踩着梯子,正擦着最高处的书架,忽然听见许彦在底下轻呼一声。他低头,看见对方正踮着脚,试图够到门框上的风铃,手里还攥着块湿布,袖口沾了层薄灰,像只笨拙的猫。</p>
“我来吧。”林毅笑着爬下来,接过湿布。风铃上的砚台碎片积了不少灰,擦干净后,在光里透出温润的玉色。许彦站在旁边看着,忽然伸手,轻轻拨了下碎片,叮铃的响声在空荡的店里荡开,像串被唤醒的旧时光。</p>
“小时候,我家过年总要擦拓片,”许彦的指尖在碎片上碰了碰,“我父亲说,字也怕灰,得年年擦,才能活得精神。”</p>
林毅想起祖父也是这样,每到年关,就把最珍爱的拓本摊在案上,用羊毛刷细细扫尘,嘴里念叨着“给老朋友们拜年了”。心里忽然软得像浸了温水。</p>
他们花了整整一天收拾店铺。许彦擦书架,林毅洗镇纸,阳光从窗棂移到案角,又悄悄爬上墙,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被阳光晒暖的画。傍晚时,闻砚斋终于显出不一样的模样——蒙尘的拓片露出了清晰的字迹,歪斜的书架被扶得笔直,连空气里的檀香都仿佛清新了许多。</p>
“像换了间店。”林毅看着焕然一新的柜台,笑着说。</p>
许彦正把最后一块擦好的端石镇纸放回案上,闻言抬头,目光在林毅脸上停了停:“是像住了两个人的样子。”</p>
林毅的脸颊忽然有点热,转身去烧热水,耳根却红得像被炉火烤过。</p>
年货是一起去市集办的。许彦推着辆旧自行车,后座绑着个竹筐,林毅跟在旁边,手里攥着张祖父留下的清单。市集上挤满了人,叫卖声、鞭炮声混在一起,透着热热闹闹的年味儿。</p>
许彦很会挑东西。他选的福字红纸够厚,写起来不洇墨;买的春联纸带着淡淡的檀香味,说是加了香料纸浆;连选的蜜饯都挑了林毅爱吃的青梅味,说“配茶正好”。</p>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林毅捏着袋青梅,有点惊讶。</p>
“看你总在案上摆着青梅罐。”许彦的语气很自然,像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林毅看着他被阳光晒得微红的耳垂,心里像被蜜饯浸得甜甜的。</p>
回到店里,他们把福字贴在门板上,春联裁好放在案上,竹筐里的糖果、蜜饯摆了满满一碟。许彦从包里掏出支新笔,是狼毫的,笔锋挺括,蘸了金粉,在红纸上写下“见素抱朴”四个字,正是千佛崖拓片上的句子。</p>
“贴在柜台前吧。”他把字幅递给林毅,指尖沾了点金粉,像落了星子。</p>
林毅接过,用糨糊仔细贴好。金粉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映得整个柜台都暖融融的。</p>
年三十那天,闻砚斋关了门。林毅做了几个祖父传下来的菜,许彦则煮了锅腊味饭,香气从厨房漫出来,混着窗外的鞭炮声,把年关的味道酿得足足的。</p>
他们把桌子搬到炉边,就着炉火吃饭。许彦不太会喝酒,几杯黄酒下肚,脸颊就红了,眼里的光却亮得像落了烟花。他说起小时候过年,父亲会用拓片的边角料给他叠纸船,在水盆里放个蜡烛头,说是“给字宝宝们放花灯”。</p>
“后来呢?”林毅轻声问。</p>
“后来他走了,”许彦的声音低了些,却没什么难过,“但我总觉得他还在,看我拓片时在,修书时也在。”</p>
林毅想起祖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守着书,就像守着我”,忽然明白有些离开不是消失,而是换了种方式留在身边。他拿起酒瓶,给许彦添了点酒:“他们都在呢。”</p>
许彦抬头看他,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