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姜晓兰的心跳如擂鼓,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她死死抱住怀里的煤炉和平底锅,跟着慌乱的人群往巷子深处跑去。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呵斥声和哭喊声,有个老太太摔倒在地,篮子里的鸡蛋碎了一地,黄澄澄的蛋黄在泥地上流淌。</p>
"站住!再跑就开枪了!"一个凶神恶煞的声音炸响。</p>
姜晓兰吓得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她拐进一条更窄的岔道,后背紧贴着潮湿的砖墙,大气都不敢出。脚步声和叫骂声渐渐远去,她这才敢探出头张望——市管会的人已经押着几个没来得及跑的小贩往主街方向去了,其中一个年轻小伙子的白衬衫被扯破了,脸上还有血迹。</p>
"造孽啊..."旁边一个卖菜的老太太抹着眼泪,"小张媳妇刚生孩子,就指望这点钱买奶粉..."</p>
姜晓兰的手不自觉地摸向口袋,那里装着今天赚的三块六毛钱。她犹豫了一下,抽出五毛钱塞给老太太:"婶子,您帮我转交给那位大嫂吧。"</p>
老太太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姑娘,你..."</p>
"我明天还来。"姜晓兰勉强笑了笑,把煤炉塞进布包,快步离开了巷子。</p>
走出黑市范围,她才长舒一口气。太阳已经西斜,该回集合点等柱子的拖拉机了。路过国营副食品商店时,她停下脚步。橱窗里摆着几瓶水果罐头和硬糖,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凭票供应"。店里没什么顾客,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女售货员正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p>
姜晓兰摸了摸口袋里的钱,鼓起勇气走进去。</p>
"同志,买点猪肉。"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p>
售货员懒洋洋地抬眼:"肉票。"</p>
"我...我没有票。"姜晓兰压低声音,"能不能..."</p>
"没票买什么肉!"售货员立刻变了脸色,"走走走,别妨碍工作!"</p>
姜晓兰灰溜溜地退出商店。站在路边,她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空间里的食材虽然充足,但总有用完的一天。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票证寸步难行,更别说做食品生意了。</p>
"得想办法搞到原材料..."她喃喃自语。</p>
回程的拖拉机比来时更颠簸。柱子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讲着县里的见闻,姜晓兰心不在焉地应着,脑子里全是明天的计划。当拖拉机在知青点附近停下时,天已经擦黑了。</p>
"谢谢啊柱子,明天还去吗?"</p>
"去!兰姐你明天还去看病?"柱子好奇地问。</p>
"嗯...复查。"姜晓兰撒了个谎,跳下车冲他挥挥手,"路上小心!"</p>
回到知青点,同屋的三个女知青已经洗漱完毕。王丽——那个顶替了她返城名额的关系户——正坐在床头抹雪花膏,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狭小的房间里。</p>
"哟,大忙人回来了?"王丽阴阳怪气地说,"一整天不见人影,李队长可生气了。"</p>
姜晓兰没搭理她,径直走到自己的床边。根据记忆,这个王丽仗着和公社副书记的亲戚关系,在知青点横行霸道,没少欺负原主。</p>
"跟你说话呢!聋了?"王丽提高嗓门。</p>
"我去县医院了。"姜晓兰淡淡地说,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药片晃了晃,"头疼得厉害。"</p>
"装什么装..."王丽撇撇嘴,转向另外两个女知青,"有些人啊,就是娇气,干点活就要死要活的..."</p>
姜晓兰懒得理会,拿着脸盆去院子里的水井打水。冰凉的井水泼在脸上,带走了一天的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