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17章
到不平之事时能够毫不畏惧地纠正,以‘正道’行走与世。”

    “这是朕的江山,亦是‘正国人’的江山。”

    赞者们让皇帝的“诏告”震彻紫微城,霎时间,诺大的场地中静了一静,而后便是山呼海啸般的高喊。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正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方向,便是国家的方向。

    皇帝的意志,便是国家的意志。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许数十年、数百年后,大正国也将不复存在,然而立国之初时的这番“诏告”,却将永远被史书铭记。

    无论到那时这个国家将有何等的变化,但此时此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强烈的预感到了一件事: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在文武百官、各国使臣、各族代表与在场观众的共同见证下隆重举行,皇帝和皇后共同祭拜天地、祖先、鬼神,在天、地、人的共同承认下,马文才正式登基为帝。

    祭祀之后,便是象征着娱乐“天地神明和众人”的表演。

    宫廷乐舞、胡乐东渐、太常雅乐和百戏杂技穿插进行,有强健阳刚的军中乐舞,亦有吞刀吐火的妙计杂乐,或鲜卑杂曲、或丝竹之音,足足表演了两个多时辰。

    到了傍晚,由道士们鼓捣出的原始“礼炮”在紫微城外响起了九九八十一声,才宣告了这场“登基大典”的结束。

    但洛阳城的狂欢还远远没有结束。

    喧闹的祝贺活动整整维持了半个月,今天有阅兵,明天就有各国、各族人一起自发组成的“互市”,后天还有各族比武、赛马的擂台,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举行的“诗会”,再加上那么多歌舞伎人入京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表演,这场“登基大典”带来的欢乐远超众人的想象。

    一些原本不愿前往洛阳的人在听闻京中的热闹景象后,也纷纷赶往洛阳。

    而对于马文才和花夭来说,他们更满意的是这次大典圆满而成功的结束了,也没有真的将国库挥霍一空。

    其中各种代表团争奇斗艳,可他们所有的行头却都是自己带来的,尤其是南北汉人的衣裳之华美、佩饰之精致,有些是连宫中都没有的,就是为了这次的“盛大亮相”才特意准备,为的就是能“一鸣惊人”,不堕自己所代表势力的声威。

    在“攀比”这件事上,无论古今中外、汉人胡人,都是一样的。

    所谓的“门票”,也自然是赚了个满盆满钵,连带着后面阅兵、比武、赛马甚至互市都在紫微城里举行,又是好大一笔后续收入。

    这一场“登基大典”,恐怕要成为此后数代帝王的“成例”,继续延续下去。

    而“中正以观天下”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这种博君一乐的东西果然只能出现在番外里,想一想都很喜感,莫追究中间的槽点了哈哈哈……

    第536章

    番外

    帝后日常

    正国的皇帝和皇后,可能是唯一一对每天都要一起上朝的帝后。

    他们两人,一位是正国的皇帝,每天要主持大小朝自不必说;

    一位是正国的柱国大将军、位列一品,身为武官之首,每天的早朝也是少不了的。

    正因为如此,花夭的寝宫凤仪殿从被赐给她开始,基本就没住过。

    马文才是个工作狂,即使两人正是新婚燕尔干柴烈火之时,也抽不出太多时间在寝宫和凤仪殿来回奔波,干脆下了个旨意让花夭包袱款款住进了龙光殿,晚上这样这样又那样那样后,两个人就直接睡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简介 >人人都爱马文才目录 > 第2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