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
源明藏:“闻道有先后,佛子何必自谦。国师大人?的?意思是他已在无遮寺外设下法坛,与佛子你坐而论法。如果佛子你能够说服他,他便可以放弃关于无上佛国的?一切计划。不仅交还被俘虏的?承剑府众人?,甚至道源心火也可以交给你,让你还给玄真?观。从此昙摩寺、承剑府、玄真?观三?派重新修好。”
至此,明光终于心动?。这十几年,昙摩寺、承剑府、玄真?观关系本?是冰点,是李璧月、玉无瑑性情好,对他和善。如果能救回人?质,拿回道源心火,倒是可以弥补他心中?的?歉意。
而他所做的?只是在无遮寺论法中?胜过昙无国师。
他自开悟之后,已然通解各经要?义。昙无国师虽是他的?师长,也未必一定胜过他。话说回来?,他如果不能将已失“初心”的?昙无国师重新引回正轨,将来?又如何开坛弘法?
明光终于点头:“好,我跟你去。”他看?向窗外,“可是李府主不许我离开承剑府,府中?各处都设有守卫,只怕难以出去。”
源明藏见他应允,哈哈一笑?道:“这等小事,何足挂齿。我早打听过了,李璧月昨日跟着京中?百官,送那老?皇帝的?棺材去帝陵安葬,今日还没回来?。我们忍者,最擅长的?就是隐身藏匿,只要?李璧月不在,这承剑府的?防卫就是个四处漏水的?筛子,保管没人?发现。”
***
无遮寺位于长安城西二十里处,是昙摩寺的?分寺之一。
无遮意为没有遮拦,一切众生,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皆可声闻菩提妙法,得证果道。无遮寺每隔三?年会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向参与的?百姓、僧人?开坛传法。昙摩寺的?高僧们若在经义上有不同的?见解,就会在这里举行辨经大会,因此无遮寺的?佛殿前设有两?座汉白?玉的?莲花法座,以供高僧们辨法论道。
只是自传灯大师东渡之后,昙摩寺旧俗已废,此地已许久不曾启用了。
今日,早已废弃的?禅院重新响起梵诵钟声,百名僧侣席地而坐,一同望向最中?央的?莲花法座,等待声闻菩提妙法。
莲花法座之中?坐着一老?一少两?名僧人?。
老?者着紫色袈裟,法相庄严,手持檀木佛珠,沉着若定。正是昙摩寺方丈,昙无国师。
少者着白?色僧袍,脸上虽稚气?未脱,但其举止从容有度,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情态气?质丝毫不亚于修行数十年的?得道高僧。正是昙摩寺的?佛子明光。
两?人?在莲花法座上坐定,明光抬起头,望向对面的?昙无国师。虽然后者已改换装束,完全看?不出身为琳琅商号掌柜的?影子。可是他望向自己时,那慈爱又充满期望的?眼神,也足以让明光一眼看?出,眼前之人?正是在云台寺点化自己,指引着自己修行之路的?祁掌柜。
他压下心头千丝万绪,按照昙摩寺辨经的?规矩,施以佛礼,道:“佛法之学,国师为先,明光为后。后学不才,欲与国师一辨经中?真?义,请国师先出题。”
昙无国师轻捻手中?佛珠,道:“今日的?题目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请佛子一论自己的?看?法。”
明光心中?一动?。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此十六字出自《涅槃经》,意思是说“世间万物,无一得以常住不坏。有生则必有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才可达到寂静的?境域。”
他一下子想?到了佛传明灯中?的?那处灵识界。
被超度往佛传明灯中?的?灵魂,超脱了轮回和生死,从此不生不灭,正是《涅槃经》上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