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8章
句确为吾家主上所做。文若兄真乃齐侯知音。”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荀彧低声吟诵了一遍蔡吉昔年的“名言”,跟着便以嘲讽的口吻笑道,“齐侯志存高远,神人难测,余又岂敢妄称知音。”

    面对荀彧带刺的言语,郭嘉平静地摇了摇头道,“文若此言差矣。齐侯素以保汉平乱为己任,十年来未曾变心移志。倒是曹公自袁氏败亡后,不臣之心日益显现。却不知周公、王莽,曹公欲仿何人?”

    郭嘉一席言语可谓直击荀彧的软肋。曹操确实在袁绍覆灭后对汉室多有僭越之举,其杀贵妃囚天子的恶行更是人神共愤。然而就算是如此,荀彧依旧固执地坚信汉室与曹操可以并存,因为在周公与王莽之间还有着霍光这等亦正亦邪的先例存在。

    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乃西汉大司马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年仅八岁的汉昭帝。但汉昭帝在位仅十三年,且死后未留子嗣。于是当时总揽大权的霍光便决意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可仅仅二十七日后霍光又以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昌邑王,改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史称汉宣帝。而霍光也因废立天子之事,与殷商时期的丞相伊尹一同作为权臣代表,被后世并称为“伊霍”。

    不过汉宣帝即位后,没有依照群臣提议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而是委婉的以寻故剑的名义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霍光当场没有反对。只是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可霍光的继室显然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背着霍光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淳于衍毒死许皇后。许皇后死后,宣帝追究医生责任,淳于衍下狱受审。因害怕而向霍光坦白了此事。霍光惊骇之余,想要追究显的责任,但最终还是碍于夫妻情分替她掩盖了过去。事后霍成君则如愿以偿地被立为皇后。

    故而在荀彧看来曹操送女入宫,诛杀董妃的种种举动不过是在重复霍光的老路。只要曹操不学王莽篡汉自立那便无伤大雅。毕竟霍光虽为权臣却终其一生殚精竭虑辅佐昭、宣二帝实现昭宣中兴。

    想到这里荀彧当即理直气壮地替曹操辩白道,“曹公虽成事。然其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匡国家,安社稷,终不下伊霍也。”

    郭嘉见荀彧将曹操拟作霍光、伊尹,当即剑眉一挑针锋相对地反问道,“曹公为伊霍,曹氏子弟亦如博6侯乎?”

    博6侯乃霍光之子霍禹的封号。霍禹仗着其父霍光的权势与其诸昆弟诸侄为朝官、给事中,亲党连体。根植于朝廷。结果霍光一死,汉宣帝立即就着手剪除朝中霍氏羽翼。他先是将霍禹任命为右将军,后又将其迁任大司马,无印绶,削去兵权。霍氏的其他兄弟亲党也随之逐渐调任外官,日见削黜。不肯坐以待毙的霍禹遂伙同非霍云、霍山阴谋反叛,结果事被抓,腰斩于市。

    郭嘉以霍禹为例无疑是在告诫荀彧,曹操不篡汉并不代表曹操的子孙也不会篡汉。但荀彧显然并不领情,但见他抱拳肃然道。“昂公子忠厚贤良,绝非霍禹之流!”

    “昂公子非霍禹之流,谯沛武人,汝颍世家。亦非霍云、霍山乎?世事如棋,乾坤莫测,文若岂可刻舟求剑?”郭嘉不依不饶地追问道。说到底如今的汉室与昭宣中兴时代的汉室根本无法比拟,由谯沛武人和汝颍世家辅佐的曹家势力也远胜于当年的霍家。这种情况下用霍光的经历来硬套曹操的未来无异于刻舟求剑。

    荀彧身怀王佐之才,又岂会不明白个中道理。然则引导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6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