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如此牢不可破,刘协板着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就见他一面摩挲着地图上的襄阳城,一面兴致勃勃地话道,“若得此城,朕高枕无忧也!吴卿,齐、吴使节何时进宫?”
吴硕俯身作答道,“回陛下,荀令君已安排齐、吴使节入住驿馆,明日便可进宫面圣。”
哪知刘协一听是荀彧安排接待齐吴两家的使节,立马就收敛起笑容,眉头一皱不满道,“朕听闻荀彧竭力反对朕迁都分封,怎可由其接待齐、吴使节?”
吴硕见状赶紧替荀彧向刘协解释道,“陛下明鉴,荀令君素来守正持重,其持异议乃是出于谨慎,绝非有意冒犯陛下。”
然而吴硕哪里知晓这会儿刘协对荀彧的厌恶丝毫不亚于其对曹操父子的愤恨。在刘协看来荀彧虽口口声声自诩忠于汉室,却从未将他这位正牌汉天子放在眼里。不仅如此荀彧还助纣为虐替曹操出谋划策多次阻扰刘协亲政。哪怕曹家父子落到如今这等山穷水尽的地步,荀彧依旧固执地想要代曹操阻止刘协迁都。
正所谓疑邻盗斧,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主观成见之后,他看对方做任何事都不会顺眼。刘协现在就陷于疑邻盗斧的怪圈之中。除了吴硕、孔融等帝党人士,刘协对于曹家父子一手提拔上来的许都文武皆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认为这些人都是投靠曹家父子的叛逆随时可能充当曹家父子的细作甚至加害于他。
刘协的这种态度恰是荀彧等诸多中原忠汉人士的共同悲哀。他们虽在感情上忠于汉王朝,却怎奈龙榻上的刘协能力有限无法担负起中兴大业。于是像荀彧、沮授这等有才华有抱负的士人便主动前去辅佐曹操、袁绍之类的当世豪杰,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光复汉室。然而豪杰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豪杰,是因为他们拥有寻常人等无可比拟的胆识与野心。所以一旦豪杰们羽翼丰满,势必就会与天子争夺天下的控制权,从而转变为威胁汉室存亡的枭雄。于是曹操成了囚天子弑贵妃的权臣逆贼。而袁绍则干脆自立为王。站在刘协的角度不忠于他个人的“忠汉”毫无意义。于是夹在天子与枭雄之间的荀彧、沮授等人便两头不落好,一方面他们被刘协视作为叛逆,另一方面却又因倾向于汉室而深受枭雄们的猜忌。就这一点而言诸葛亮无疑是幸运的,至少刘备汉宗室的身份让他可以心无旁骛地辅佐心目中的“光武帝”中兴汉室。
然而刘协本人并不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在这位汉天子看来他只是缺乏一方可以施展才华舞台。只要给他一支忠诚的兵马,一片完全听令于皇室的王畿,他刘协便能向天下人证明他乃高祖之后无愧于天子之名。所以刘协毫不犹豫地全盘接受了蔡吉“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的倡议。至于外界关于他将汉天子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的皇帝降格为天下共主的指责,刘协则是完全嗤之以鼻。足不出内苑,令不出宫门的皇帝又算哪门子的皇帝!
久违小剧场:
大家好,这里是襄阳会盟主会场,请问各位诸侯,乃们的口号是
c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小霸王: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籓。
小蔡:不负天下不负卿。
刘皇叔:以人为本。
众:(⊙o⊙)皇叔您是卖砸核桃神器的咩?!(。)
第一百三十三节
闲坐对弈
齐吴两家使节入京的消息不仅令皇城内的天子跃跃欲试,同时也在许都城内掀起了一阵不小旋风。话说早在吴硕回京之初,蔡吉“卜都定鼎,还政天子,分封诸侯,以藩屏汉”的十六字倡议便已在许都的大街小巷悄然流传,待到曹昂率百官请天子出宫亲政,蔡、孙二侯丰西泽会盟,天子迁都诸侯分封俨然已成铁板钉钉之势。无怪乎齐吴使节一经入城,便立即引得京师各色商贾豪强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