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四州郡县为其封邑。同年五月蔡吉班师回朝,叙世系,祭祖庙,大赦全境,内外官陪位者赐勋一转,大酺三日。其中所谓的大赦即是指古代君王在新君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灾情况下,以施恩为名对罪犯减轻或免除刑罚。当然并非所有罪犯都可享受这等待遇,像是谋反、欺君之类的十恶之徒是不在赦免范围内的,故而才会有十恶不赦之徒的说法。而蔡吉在受封后大赦全境除了庆祝自己晋封齐公之外,也是想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来休养生息。
然则就在外界以为这位女诸侯会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专心治理民生内政之时,蔡吉却在半年后,即延康初年腊月初九,颁下《整军令》,对外宣布精简整编三军。消息一经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一部分人认为蔡吉才晋封齐公一年不到就裁撤三军放马南山,实在太过天真,一个个等着要看她笑话。但也有人觉得蔡吉这是要借着刚刚晋封齐公的威势收缴兵权。
不过无论外界如何揣测蔡吉整军的目的,蔡吉和她麾下的文武群臣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依旧有条不紊地精简整编齐军。“精简”顾名思义就是精简人员,裁撤兼并掉一些减员严重或是吃空饷的部队。有这种情况的部队一般以招安的山贼土匪、地方乡团居多,放任不管会影响齐军整体战斗力。
另外军中的老弱病残者也要安排退伍。这一部分人员则主要来自受招安的黄巾军。须知黄巾军受宗教的影响常常会有信徒拖家带口一同投军。所以尽管黄巾军动辄号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之众,但其中真正的拥有战斗力的青壮可能还不足十分之一。其实早在蔡吉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一边招纳黄巾军,一边安置黄巾众屯田垦荒。之后随着袁绍倒台,大量前黄巾部众转投齐军。蔡吉先前之所以会无视衣带诏北巡幽州,一方面是不想过早地与曹操起冲突决战,另一方面也是打算挟平定北疆的威势来整编冀、幽两州的军队。只是蔡吉万万没想到看似稳操胜卷的北方之行竟会碰上白狼之围,并差一点点儿让她阴沟里翻船。幸好之后蔡吉凭借着促成曹家父子放天子迁都襄阳一事再次名声大噪。而来自汉天子的册封也令她得以拥有足够的威望来整编军队。
所以此番除了精简人员与结构之外,蔡吉还效仿后世的府兵制在徐州的琅琊郡,冀州的渤海、河间、安平三郡,幽州的广阳、涿郡、右北平三郡,连同青州全境分设七十二座“折冲府”。折冲二字本意为使敌方的战车折返,后引申为克敌制胜。折冲府便是地方上招募管理府兵的军府,其按兵员多寡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依照蔡吉在《整军令》中的设定,折冲府三年补充一次缺额,其的兵源来自拥有耕地的自耕农,规定“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服役期限为十六至五十岁。服役期间,府兵本身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弓箭、横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均须自备。每一火还得共备供运输的马或驴六匹。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并定期轮岗宿卫国都龙口,即后世所称的“上番”。府兵在上番期间由武卫、翊卫、骁卫三大军府管理。其中武卫归张清统领、翊卫归赵云统领。至于骁卫蔡吉本打算让李达来统领,可李达执意要留在刘协身边,于是蔡吉考虑再三后最终还是决定将骁卫交给在齐营毫无根基的高览来统领。
除了上番宿卫之外府军还担负着征防的重任。当遇到重大战事时蔡吉会另行指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兵征战。待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