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所以这个喜剧剧本也像她一样,感动不过三秒。:
《地府改革》的核心到最后,李部长归纳了一下,大约就是人类“制造舆论”的底线,应该停留在“伤害行为”和“无害行为”的界线上。虽然从台词上来看,殷怜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这个核心,但是不同的剧情却从不同的角度最终完善了这个核心。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并未伤害到别人,又或者你无法明确地了解内情,判断它的对错,那你发布的就不是舆论,而是谣言和语言暴力。
撇除现实之中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个立意也算是相当明确精准了。
当然,作为法律或道德的标准还有些片面,但影视剧毕竟不是法律法条,再说实际剧情之中,也有多角度引发这方面思考的内容,只是需要自己去进行思考和判断。
李部长也了其它的短剧,以及其它两个系列的开篇剧集,意识到这几部作品是有互补的。说实话,每一个剧本都很精彩,虽然短剧显得有些匠气,但是用来教化也是绰绰有余了。
李部长觉得光就剧情来说,这个剧情发展比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都精彩。虽然剧本的形式有点不适合,而他也不是专业的编剧和导演,无法判断这些剧本拍摄出来之后会不会有其它的缺陷,但就目前看来,它们的潜力是很大的。
殷怜竟然要把它们作为公益片播放。
李部长觉得殷怜确实是真心实意想要改变目前这种到处充斥虚假信息的社会现象的。
实际上——殷怜当然也不是假意要这么做,不过李部长绝对对她的付出产生了过高的评价,因为对于双方来说,稀缺的资源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殷怜来说,她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创意和剧本和创作力——必须明确一个重点,地球目前在其实很缺乏好编剧,一个是因为现在很多用到编剧的行业,比
如说影视,游戏行业,偏偏对于故事本身都不是非常重视,即使明知好故事才是经典的基础,但他们仍旧更倾向于压缩编剧成本,把更多的钱花在演员和炒作上。
原因也好理解。
培养一个好编剧需要的时间和金钱都是不可节省的,而且如果要培养,就要整体提高这方面工作的社会待遇,因为这方面的人才是必须从大数量的从业人员筛选出来的。
相对来说,要盗取创意和故事就太容易了。
行业待遇是一点,观众的审美则是另外一点。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时代,大部分观众由于能接触到的优秀作品有限,因此对于人气作品的水准还缺乏评判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他们的喜好和选择更容易受到流行和宣传的影响,所以很多出品方把钱花在宣传和炒作上的效果,要远胜于花在故事本身上面。
对于资本来说,该如何选择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在这个时代,所有经典作品的创作者,其实都是在负重而行。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说,经典总会被时间淘洗出来,却不知道很多创作经典的人,根本无法得到与他们的付出相配的报酬。
如果不是当时,其实很多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价值。
就像很多画在画家死后才值钱,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在播出之时也经常乏人问津,要在许多年之后,才会被人反复推荐和提起,沉淀成经典。
不灭先前跟殷怜就提到过一点,网文作者一本书的价值往往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会体现在接下来的新作之中。他本人还好,运气不错,一炮而红。但是他本人喜欢过的很多新人作者,往往写出一两部好作品之后,就会离开这个行业了,因为获取的金钱不足以他们等到自身的才能开花结果,于是只能放弃。
毕竟真正的创作所需要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的岗业多了去了,而目前的创作环境注定了这个行业缺乏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