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年春天的某个明媚的清晨,一同在睡梦中走向了彼岸。他们衷心的朋友阿廖沙力排众议,将他们合葬在了一起,于苏兹达尔河岸后的白桦林。与他们一同下葬的,还有一个杉树木雕,一个玻璃球,一条银质的耶稣十字架项链,另外还有一本磨损严重的笔记本,以及几张发黄的照片。
葬礼上阿廖沙请来了有名的钢琴家,在一众前来参加葬礼的军人面前,演奏起了有那么点不合时宜的《六月船歌》,不久后来宾们都在曲子中默然哀悼,只有一个人哭得不能自已,丝毫不顾及形象,以至于从轮椅上摔了下来。
他们都认识他,那个来自英国的传奇间谍,可他们并不明白他为何哭得那么伤心。因为知晓他心意的人并不多,知晓逝者那段过去故事的人也并不多……因为那是……
那是一个关于爱,关于信仰,关于生存的年代。
那是一个诡谲的,多变的,充满阴谋的年代。
但那是他们的年代。
他们鲜活,他们迷茫,他们痛苦,他们挣扎……
但一切都过去了。
他们会活在后人的记忆里,在幸福的彼岸徜徉。
而我们要做的,便是铭记。
因为我们不忘记,他们就永远不会逝去。
全文完
B
Y:美岱
2
22.
.6
Θ理~2
22-
-
4
7:
:
2
写在最后(很重要)
*******写在最后
——主角
莱茵·穆勒(Rhein·Müller)
原创人物。
最简单的最大众的德国名字,因为他就只是个普通人。或许他父亲的身份为他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背景,但就凭那个背景还不至于让他经历这一切。莱茵并非一个完美的角色,甚至缺点甚多,他满脑子只有美色,不考虑后果的冲动,很多事情非常想当然......可他幼年丧失父母,战后
4岁就辍学,混迹于街头,文化水平低,用索尼娅的话说,“连书都没读过几本”,用米尔克的话说“至少看起来不像个文盲”,所以请大家原谅他有时候傻头傻脑,看不清局势,到最后都玩不过那些人吧。这不是个童话故事,而是一个有些残酷的现实故事。
大家应该都还挺喜欢小莱茵的吧,我看过有读者说他是个双标颜狗,呜呜,虽然有点伤心但此话我已经借理查德骂过他了,和你有关系的就救,没关系的就不救,可这不就是正常人吗?谁能做到那么伟大,一视同仁呢?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莱茵来说,并不是处于一个是非判断的抉择上,很多对他来说没有“是”或者“不是”,而是出于一个价值判断,即“应该”或“不应该”,而价值判断,往往是没有所谓的正确与否的,只能凭借自己的心意去做出选择。我把他放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里,很多时候也是眼睁睁地看着他自己在走。创作的乐趣就在这里,莱茵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走下去的,而作为作者只是为他创造了环境。
而这个环境实在是残忍至极。写到最后那分别的三十年,我差点痛苦到落不下笔,用第一人称写作太痛苦了,仿佛是我在经历那一切。呜呜,可能看文的读者朋友们也一样吧。
尤利安·康斯坦丁诺维奇·阿兹雷尔
(Юлиа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Азрель)
半原创人物。
“尤利安”取自那位被称为“叛道者”的罗马皇帝,“阿兹雷尔”则是圣经中吹响第二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