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经常担心她会被小白脸拐跑私奔。
这几位兄弟姊妹里,除了最是耀眼夺目的嫡长孙李之简,稚陵还注意到,很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姑娘。这姑娘貌美,柔弱,弱柳扶风似的,站在不起眼的地方,低着头,旁的几人说说笑笑,她只绞着手帕。
稚陵记得她,前几日初次见过面,姓杨,杨纤柳,是投奔李家寄居的一位远房表姑娘,父亲过世了,跟着母亲住。
她见杨姑娘怯怯懦懦的,便主动同她搭话,问她:“杨姐姐,那座塔是哪儿呀?瞧着有些年头了。”
她有些慌张和诧异,抬起眼来,极快又低下去,小声说:“那里是……回云塔罢。三百多年前建的,现在是废的塔了。”
李之简笑了笑,看了眼杨纤柳,却是对着稚陵温柔道:“妹妹要去瞧瞧么?那里其实也没什么好瞧的了,左不过些断壁残垣。”
稚陵寻思这危塔什么的,说不准何时就塌了,自然不能拿性命来冒险,听了李之简的话,旋即放弃。
几人逛到了街市上,暮色四合,夜市逐渐热闹,张起了各色灯火,这里的灯,与连瀛洲的灯火,又有一番不同,连瀛洲位近王都,什么器物都格外精巧细致,相比之下,这里却颇有粗犷豪放之风。夜市上,有许多异域长相的人来来往往。稚陵还没怎么见过这样多西域的或者周边异族人,很新鲜,到一位贩卖西域小物件的异域商人摊子跟前儿,挑选玻璃器皿,挑花了眼。
听说,大约十几年前,这些玻璃器还都是进贡的珍稀物件儿。自从元光帝荡平海内,海清河晏,周边小国莫不臣服于大夏朝,他大力推行通商,修筑道路,使这些玩意儿大批涌进大夏朝,现在已不算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稍富贵些的家里,就已用上玻璃器了。
她正拿起一只玻璃吹成的花枝,样在灯下看了又看,却意外瞄见,李之简在不远处另一个小摊上买了一支鲜艳的糖葫芦。
稚陵理所当然以为他是买给她的,也正好想问问她挑中这支玻璃花好不好看。
怎知李之简将鲜红的糖葫芦悄悄递到了杨纤柳手里。他高大身影挡住了些,不过稚陵还是瞧见杨纤柳避在他身影后头,一脸开心地吃着糖葫芦。
稚陵微微垂眸,若有所思,放下了玻璃花,被李九姑娘拿起来笑问她:“诶,阿陵怎么不要了,它不是挺好看的?”
稚陵笑了笑,随意说:“玻璃花毕竟是死物,还是真花来得更好看。”
李九姑娘着急说:“诶诶,玻璃花也有玻璃花的好嘛!”她正要回头叫李之简来付钱,“哥哥,你快给阿陵妹妹买——”却不见她那大哥。
稚陵觉察到她语气有些焦灼,笑着替她解围,说:“九姐姐送我一支,我也喜欢。”
拿着玻璃花,稚陵一路愈发觉得不对。
在菡萏馆里,她将这玻璃花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下巴枕在胳膊上,自言自语:“娘亲,你何时给我回信啊。”
住了一个月左右,稚陵望穿秋水的上京城的回信总算送到她手上。拆信一瞧,顿时沉默了好一会儿,把信纸捂在胸口,任阳春着急得抓耳挠腮也看不到半个字,她连忙问:“姑娘,夫人怎么说呀!”
稚陵趴在桌上,长长叹气:“娘亲还真是有那个意思。”
谁让她是堂堂相爷的独生爱女——又恰好到了议亲的年纪。
元光帝在十多年前,任用她爹爹,出台了新的选拔人才的考核方式,意在选拔出身寒微的有才之人为国效力,削弱门阀世家。现在十几年过去,很有成效,眼见诸多新人取代旧世家掌握了权柄,身为几百年立根在陇西的世家,李家便坐不住了。
要想维持他们的地位,便要与如今新一批掌权之人产生联系——联姻毫无疑问是最简单的方式了。
娘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