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


    哲人: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青年:……现在您又用了“勇气”这个词啊。

    哲人: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青年:获得幸福的勇气……

    哲人:还需要进一步说明吗?

    青年:不,请等一等。我好像有点儿乱了。首先,先生您说世界很简单,它之所以看上去复杂是因为“我”的主观作用。人生本来并不复杂,是“我”把人生弄得复杂化了,故而很难获得幸福,您是这个意思吗?

    而且,您还说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这些都是您的主张吧?

    哲人:是的。

    青年:并且您还说目的论的一大前提就是“人可以改变”,而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哲人:的确如此。

    青年:我之所以无法改变正是因为我自己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我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正因为这样,我才会不幸。我以上的理解没有错吧?

    哲人:没错。

    青年:如此一来,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才能改变生活方式”这一具体策略。这一点您并未说明。

    哲人:的确。你现在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有“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例如,你刚才说“如果可以变成Y那样的人就能够幸福”。但像这样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因为“如

    果可以变成Y那样的人”正是你为自己不做改变找的借口。

    青年:为不做改变的自己找的借口?

    哲人:我有一位年轻朋友,虽然梦想着成为家,但却总是写不出作品。他说是因为工作太忙、写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才写不出来作品,也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

    但真是如此吗?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只要环境具备我也能写、自己有这种才能”之类的可能性中。或许再过5年或者10年,他又会开始使用“已经不再年轻”或者“也已经有了家庭”之类的借口。

    青年:……他的心情我非常了解。

    哲人:假若应征落选也应该去做。那样的话或许能够有所成长,或许会明白应该选择别的道路。总之,可以有所发展。所谓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如果一直不去投稿应征,那就不会有所发展。

    青年:梦也许会破灭啊!

    哲人:但那又怎样呢?应该去做——这一简单的课题摆在面前,但却不断地扯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痛苦的生活方式吗?梦想着做家的他,正是“自己”把人生变得复杂继而难以获得幸福。

    青年:……太严厉了。先生的哲学太严厉了!

    哲人:或许是烈性药。

    青年:的确是烈性药!

    哲人:但是,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虽然可能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目录 >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