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很严厉的道理,但也很简单。
青年:不是这样的,我所说的严厉不是这个意思!听了先生您的话,会让人产生“精神创伤不存在,与环境也没有关系;一切都是自身出了问题,你的不幸全都因为你自己不好”之类的想法,感觉就像之前的自己被定了罪一般!
哲人:不,不是定罪。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青年:您是说我的人生决定于此时此刻?
哲人:是的,因为根本不在于过去。
青年:……好吧。先生,我不能完全同意您的主张,我还有很多不能接受和想要反驳的地方。但同时您的话也值得思考,而且我也想要进一步学习阿德勒心理学。今晚我就先回去了,下周什么时候再来打扰您。今天若再继续下去,我的脑袋都要炸啦。
哲人:好的,你也需要一个人思考的时间。我什么时候都在这个房间里,你随时可以来。谢谢你今天的到来,我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辩论。
青年:最后我还要说一句。今天因为辩论太过激烈,所以我也许说了一些失礼的话,非常抱歉!
哲人:我不会在意的。你可以回去读一读柏拉图的对话篇。苏格拉底的弟子们都是在用非常直率的语言和态度在与苏格拉底进行讨论。对话原本就应该这样。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青年非常守约,刚好一个星期之后再次来到哲学家的书房。其实他自上次回去两三天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过来。但深思熟虑之后,青年的疑问变成了确信。也就是说,目的论之类的学说只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确实存在。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能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他今天就要把那位怪异的哲学家驳得体无完肤,一切争论都将在今天结束。
为什么讨厌自己?
青年:先生,上次之后我冷静地想了很多,但还是不能同意先生的主张。
哲人:哦,哪里有疑问呢?
青年:例如,前几日我承认自己讨厌自己,无论如何都只能看到缺点,实在找不到喜欢自己的理由。但是,我也很想能够喜欢自己。
先生您什么都用“目的”来进行解释,那您说说我讨厌自己究竟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利益呢?讨厌自己不会有任何好处吧?
哲人:的确。你感觉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只有缺点。不管事实如何,就是这样感觉。也就是自我评价非常低。问题是,为什么会那么自卑,为什么会那么低估自己呢?
青年:那是因为事实上我本来就没有什么优点。
哲人:不对。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首先请你理解这一点。
青年:下定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哲人:是的。因为不去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
青年:到底为什么?为了什么?
哲人:这也许就要问你自己了。你究竟认为自己有什么缺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