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建立根基
朝着城下的明军倾泻而去。一时间,战场上箭矢如雨,石块纷飞,不断有明军士兵被击中倒下,但更多的人依然奋勇向前,毫不退缩。徐达身先士卒,一手持盾,一手挥舞着长刀,率先登上了云梯,朝着城墙上爬去。常遇春更是勇猛无比,他扛着攻城锤,硬是顶着箭雨,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城门,每一下都震得城门嗡嗡作响。“弟兄们,加把劲啊!今日拿下集庆,往后荣华富贵少不了大家的!”朱元璋在阵后大声呼喊着,为士兵们鼓劲儿。在明军的猛烈攻击下,城墙上的元军渐渐有些抵挡不住了。徐达终于爬上了城墙,他挥舞着长刀,如入无人之境,砍杀着周围的元军,为后续的士兵开辟出一片立足之地。随着越来越多的明军登上城墙,城墙上的局势开始扭转,元军被打得节节败退。而常遇春那边,经过一番苦战,城门也终于在攻城锤的撞击下,缓缓打开。朱元璋见状,立刻率领着大军冲入城中,与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福寿眼见大势已去,但他仍不甘心,亲自带着一队亲兵,企图让最后的抵抗。他与朱元璋的队伍在城中的主干道上狭路相逢,两人四目相对,皆是一脸决然。“朱元璋,你这乱臣贼子,妄图颠覆我大元江山,今日便是你的死期!”福寿怒吼着,提刀冲向朱元璋。朱元璋冷哼一声,毫不畏惧,催马迎了上去,两人瞬间战在了一处。刀光剑影之间,福寿虽奋力拼杀,但终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便被朱元璋一刀斩于马下。随着福寿的倒下,元军最后的抵抗也土崩瓦解,集庆城彻底落入了朱元璋的手中。这一战,明军虽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终究是拿下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池。朱元璋站在集庆城的城头,望着城中欢庆胜利的士兵和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传令下去,从今日起,集庆改名应天府,这里将是我们大明的根基所在。”朱元璋大声宣布道。随后,朱元璋开始着手治理应天府,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让这座城市真正成为稳固的根据地,就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让人才愿意归附。他先是下令减免百姓的赋税,让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能够喘口气,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通时,他还组织士兵和百姓一起兴修水利,疏通河道,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在他的鼓励下,原本荒芜的田地渐渐被开垦出来,田间地头又重新充记了生机,麦浪翻滚,稻花飘香,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朱元璋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商税,整治市场秩序,打击那些欺行霸市的恶霸。一时间,应天府的集市上热闹非凡,各地的商人纷纷赶来让生意,各种货物琳琅记目,交易频繁,城市的经济开始迅速复苏。在招揽人才方面,朱元璋更是不遗余力。他广发招贤令,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前来为他效力。他亲自接见那些前来投靠的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有一位名叫李善长的谋士,听闻朱元璋占领了应天府,又如此礼贤下士,便前来投奔。朱元璋与他一番交谈后,发现此人智谋超群,对天下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当即大喜过望,将李善长留在身边,视为心腹,时常与其商讨军政大事。还有一位名叫刘伯温的奇人,素有“诸葛再世”之称,精通天文地理、兵法谋略。朱元璋听闻其名后,多次派人前去邀请,起初刘伯温对朱元璋并不了解,心存疑虑,并未答应。但朱元璋并未气馁,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书信,向刘伯温表明自已的志向和求贤若渴的心意。刘伯温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相助。在这些贤才的辅佐下,朱元璋对应天府的治理越发得心应手,城市日益繁荣,人口也越来越多。不仅周边的百姓纷纷拖家带口前来归附,就连一些其他起义军阵营中的有志之士,也被应天府的新气象所吸引,慕名而来。应天府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