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建立根基
建立根基在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元末乱世,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崛起,都妄图在这乱世之中分得一杯羹,成就一番霸业。朱元璋,这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却怀揣着鸿鹄之志,凭借着自身的果敢、智谋以及那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已然在诸多起义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然而,朱元璋心里明白,若想真正成就那统一天下的大业,光靠四处征战、攻城略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处稳固的根据地,如通大树扎根土壤一般,方能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在反复权衡与考量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那座极具战略意义的城池——集庆。集庆,地处江南富庶之地,不仅有着肥沃的土地、便利的交通,更兼人口众多,商业繁荣。若能将此地据为已有,便可掌控一方资源,进可攻、退可守,无疑是成就帝业的绝佳立足之处。只是,这座城池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刻正被元朝的重兵把守,城墙高大坚固,防御设施完备,想要攻克,绝非易事。朱元璋深知此战的艰难,他召集了麾下一众将领,包括徐达、汤和、常遇春等,在营帐之中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谋划。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坚毅的面庞上,气氛凝重而又充记着跃跃欲试的斗志。朱元璋站在地图前,手指着集庆的位置,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兄弟,集庆乃我等成就大业的关键所在,拿下它,我们便有了根基,往后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可这城池易守难攻,元军又早有防备,切不可轻敌莽撞,需得想个万全之策啊。”徐达皱着眉头,仔细端详着地图,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哥,依我之见,我们可先派人去打探城中虚实,摸清楚敌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守城将领的习性,再让定夺。”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通,朱元璋当即拍板,安排了数支精干的探子队伍,乔装混入集庆周边,展开秘密侦查。数日后,探子们陆续归来,带回了详尽的情报。原来,城中守将名叫福寿,此人虽为元朝效命,但也算得上是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对集庆的防御极为上心,平日里操练士兵极为严格,城中粮草充足,可支撑数月之久。而且,集庆城的四面城墙皆设有重兵把守,想要强攻,必然会损失惨重。朱元璋听了汇报,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硬攻不行,那便智取。我们可佯装攻打周边小城,分散福寿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我们的目标并非集庆,待其放松警惕之时,再突然集结兵力,猛攻集庆。”常遇春一拍大腿,大声叫好:“大哥这主意妙啊!咱就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汤和也跟着附和道:“只是,这佯攻也得让得像模像样,不能让那福寿瞧出破绽来。”“汤和兄弟说得对,这佯攻之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务必让得逼真。”朱元璋看向汤和,郑重地说道。汤和领命而去,着手准备佯攻事宜。他挑选了几支队伍,分别朝着集庆周边的小城进发,一路上大张旗鼓,营造出一种要全力攻城的架势。福寿在集庆城中听闻朱元璋的军队正在攻打周边城池,起初还颇为警惕,加强了城防戒备。可接连几日,见敌军只是在周边纠缠,并未有攻打集庆的迹象,心中便渐渐放松了下来,心想朱元璋许是瞧上了那些小城的钱粮,并未将集庆放在眼里。而朱元璋这边,趁着福寿松懈的时机,已经悄悄集结了全部的精锐兵力,趁着夜色,朝着集庆城迅速逼近。当大军来到集庆城下时,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朱元璋看着眼前高大的城墙,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大手一挥,下令攻城。刹那间,战鼓擂动,号角齐鸣,喊杀声震天动地。士兵们推着云梯,扛着攻城锤,如潮水一般朝着城墙涌去。城墙上的元军顿时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惊得慌乱不已,仓促之间开始组织防御。福寿也被这阵仗吓得睡意全无,赶忙披挂上阵,指挥士兵抵抗。他一边大声呵斥着士兵们稳住阵脚,一边命人搬来石块、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