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单是桐州府首府地带,便有两百余家织染的小手工作坊。
种植桑麻,纺纱织布,可以说是桐州本地最要紧的经济来源。
“蚕食桑叶,人却是不能吃的。人命竟轻于蚕蛹爬虫”卫逸仙叹息道,“如之奈何呀。”
一旁的元子晋听他口口声声称难道艰,焦虑更甚。
这桐州真真是个大泥潭!
桐州出产的粮食本来就少,交上朝廷赋税,便所剩无几了。
就算将棉纱布匹抵作军饷,发还给兵士,同样是无用。
自家留用的话,这棉纱不顶吃,不顶喝,压根儿没法支持一家老小生活;转手倒卖出去,倘若不懂行情,必然被坑;托别人代卖,别人肯定要从中捞些好处。
怪不得本地兵士宁可让上头拖欠着饷,原来是想要更实用的银粮。
听完卫逸仙的汇报,乐无涯问道:“府库内贮米几何?”
“有米八千石,麦四千石。”
元子晋心中诧异。
府中这不是有粮吗?为何不拨?
下一刻,卫逸仙便解答了他的疑惑:“但这些粮食专门屯作救灾应急、平抑粮价之用,乃府库之本。且按照军饷每月一石的拨法,这么多米麦,仅够军士们一月嚼用。”
“一月粮米也是粮米。先前为何不拨?”
卫逸仙低头,温驯道:“恕下官直言。尽管上头叫下官代行知府之责,但下官知晓,在新任知府到任前,下官若真的擅作主张,散尽库中存粮,知府大人到任后,定是要怪罪下官不给您留半点后路的。不如等大人到任后亲自决断,是散是留,全听大人心意。”
乐无涯注视着他:“你倒坦诚。”
“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当。”卫逸仙又道,“府库中尚有千匹压仓原布”
乐无涯:“先放在那儿吧。”
卫逸仙眼睫一闪:“那大人,下官再回去想一想,看有什么旁的办法,尽快将军饷亏空补全为上。”
卫逸仙方一告辞,装了半天正经孩子的元子晋又迫不及待地发表了看法:“卫大人倒是个忠厚人。”
乐无涯:“何以见得?”
“他至少说了几个办法啊。”元子晋不喜欢牧嘉志面对乐无涯的骄横劲儿,便直截了当地讲起坏话来,“不像那个牧通判,那眼睛都快长到天灵盖上去了,实际上呢,半个主意都没有,就会给你找事情做!”
“什么办法?是拿储备粮去充军粮,还是拿压仓布变卖筹钱?”
乐无涯问元子晋:“今年才过去一半,万一今岁收成不足,或天灾降世,急需粮米,咱们手头一点储备都没有,你猜,倒霉的是谁?”
元子晋愣住了:“我”
“拿布料去换饷钱,那么多原布,往市场上一冲,布价必然大跌。织布贩布,本就是桐州命脉,和百姓争利,夺百姓生路,倒霉的是谁?”
这么说,刚才卫逸仙跑来说的两条生财之道,实则全是取乱之道?
元子晋简直难以置信:“他怎么这样坏?”
“他怎么坏了?”乐无涯再度反问,“他有让我一定要这么做吗?不管是以粮代饷,还是以布易银,他都是略略提了一嘴,甚至还有心阻拦,说过散粮要担责。上头真要追究起来,倒霉的又是谁?”
元子晋沉吟良久,毛发倒竖。
三任知府,个个下场凄惨,而卫逸仙却如同常青树,始终在桐州屹立不倒。
这难道会是巧合吗?
元子晋长了这么大,头一次对“官场倾轧”一事有了无比直观的认知。
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摇摇欲坠时,这边厢的乐无涯却兴致勃勃、哼哼唧唧地唱起了戏:“你二人把话讲差了,休把虎子当狸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