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非随机噪声,非地面干扰。团队反复检查,排除了设备故障、太阳风暴和地球电磁干扰的可能性。结论指向一个令人心悸的未知:这可能是地月空间的外来回响。

    张皓站在主控台前,盯着波形图。信号呈现出数学美感的周期性,熵值极低,像是精心设计的信息流。再检查一遍,他对李霜琳说,声音低沉,过滤所有背景噪声。

    李霜琳飞快敲击键盘,屏幕上的波形逐渐清晰,规律性更加明显。蒲京辉皱眉,喃喃道:这不像自然现象。自然辐射不会有这么低的熵。

    孙洋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历史数据里没有类似记录。阿波罗计划、嫦娥探月,都没发现过这种信号。

    尹永辰抬起头,谨慎地说:如果不是我们出错,也不是自然辐射……只剩一种可能。

    大厅陷入沉默。没人说出外星二字,但这个词的重量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顾逸东院士通过视频接入,沉稳的声音打破僵局:别急于下结论。科学需要先排除所有已知变量。继续监测,加密报告。

    张皓点头,内心却翻涌如潮。123天的救援,他们从绝望中夺回了双星;如今,他们却站在更大的未知边缘。这信号是威胁,还是机遇

    第六章:地月暗流

    2024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

    异常信号如石子入湖,激起涟漪。团队内部意见分化:孙洋主张公开数据,邀请国际合作,加速破解信号之谜;白涛则谨慎,认为可能是敌对势力的干扰,建议优先确保星座安全。张皓试图在科学与安全间寻找平衡,但压力如影随形。

    国际社会的反应更加激烈。NASA加速阿尔忒弥斯计划,宣布将在2026年建立月球轨道站;欧空局联合日本、印度开发深空中继网络。表面上是技术竞争,实则是地月空间的战略博弈——DRO是深空的高地,谁控制它,谁就掌握未来。

    他们怕我们抢先,王文彬私下对张皓说,语气中带着苦涩,谁控制DRO,谁就握住了通往火星的钥匙。

    张皓皱眉:我们只想建一座灯塔。

    王文彬苦笑:太空没有纯科学。每颗卫星都是一枚棋子。

    与此同时,星瞳AI正式上线。这款专为深空任务设计的智能系统,能够实时分析海量数据,加速信号解码。星瞳很快发现了信号中的隐藏模式——基于质数的序列,像是某种宇宙语言。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的强度在增强,仿佛发送者在靠近。

    它想我们做什么李霜琳不安地问,声音几乎是耳语。

    蒲京辉耸肩,试图缓解紧张:也许是某个灭亡文明的信标。科幻的老套路。

    孙洋瞪了他一眼: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是第一个听到的文明。

    张皓揉着太阳穴,信号的谜团让他彻夜难眠。但星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运行,信号的事需要谨慎处理。他下令团队继续监测,同时将数据加密上报。

    第七章:星瞳的觉醒

    2024年10月2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星瞳的表现超乎预期。它不仅解码了信号的质数序列,还发现了更复杂的隐藏模式——基于斐波那契数列的调制规律。顾逸东院士亲自到场,站在大厅中央,目光如炬。

    如果这是外星信号,顾院士说,语气沉稳,它可能是一种邀请。但我们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它可能是陷阱。

    星瞳还发现,信号的强度持续增强,仿佛发送者在靠近。孙洋提出大胆假设:信号可能来自月球背面的古老遗迹,或许是某个未知文明留下的信标。

    为了验证假设,团队决定调整DRO-L的轨道,让它飞越月球背面进行扫描。这是一次高风险操作,DRO-L的燃料有限,任何失误都可能毁掉整个星座。10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星翼不折简介 >星翼不折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