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受音乐。当作品达到高潮时,一种奇异的同步发生了——两百名乐手的呼吸、三千名观众的心跳、甚至建筑本身的振动,全部融合成一种超越声音的共鸣。

    演出结束后,年轻的聋人打击乐手用手语说:我从未听过如此完整的音乐。他的眼睛闪着泪光,就像整个宇宙在和我们一起演奏。

    回到后台,柯林发现化妆镜上用唇膏画着一个熟悉的符号——余晖贝壳记谱法中的终曲标记。他环顾四周,没有可疑人影。但当他把手指放在符号上时,一种微弱的振动从镜面传来,频率恰好是《潮声》主旋律的基音。

    那天晚上,柯林梦见自己沉入深海。没有窒息感,只有无尽的蓝色宁静。远处,余晖坐在巨大的白色钢琴前演奏,琴键是各种贝壳排列而成。柯林游近时,老人微笑着让出位置。当柯林的双手——包括那只受伤的右手——落在贝壳琴键上时,奇迹发生了:每个触碰都释放出璀璨的光团,照亮了整个海底。

    醒来时,柯林发现自己的右手正无意识地敲击床沿,节奏精确而有力。这是车祸后第一次,那只手找回了音乐的韵律。

    窗外,第一缕阳光照在潮水退去的沙滩上。无数贝壳闪烁着,像散落的音符,等待被谱写成新的乐章。

    柏林演出后的第二周,柯林收到了那个包裹。

    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用蓝墨水写的地址——那种老式钢笔特有的褪色痕迹。包裹里是一本皮面笔记本和一把黄铜钥匙,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灯塔的光照向大海,也照向地下。白盒子在第三块松动的地砖下。——Y

    柯林立刻认出了这笔迹。两年前,他在余晖小屋的抽屉里发现过一张购物清单,同样的倾斜字体,同样的Y签名方式——最后一笔总是画成一个小波浪。

    安娜坚持要陪他去。那灯塔废弃二十年了,她查看着市政记录,结构评估报告全是危险和不建议进入。

    但柯林已经叫好了车。路上,他翻看着那本笔记,里面全是余晖发明的奇特符号——波浪线代表音高,点的密度表示节奏,还有一些像是用贝壳边缘压印出的纹理图案。最后几页记载着某种装置的制作方法,配有精细的草图:一个装有水银开关的木盒,连接着几枚不同大小的海螺。

    这是触觉音乐盒,安娜指着一段说明,通过振动传递音乐信息。看这里——当耳聋完全夺走声音时,骨头和皮肤会成为新的耳朵。

    14

    共振奇迹

    灯塔比想象中更破败。锈蚀的铁梯在风中发出不祥的吱呀声,底层入口被木板封住,但挂锁已经被人撬开——最近的事,断口还很新。柯林用黄铜钥匙打开了内层的铁门。

    地下室充满霉味和海水的气息。柯林数到第三块地砖,轻轻一撬,松动的砖块下果然有个白色防水盒。盒子里是一套蜡筒——老式留声机用的那种,但表面刻的不是声槽,而是精细的凹凸纹路。

    这不是用来听的,柯林拿起一枚蜡筒,是用来摸的。

    他们在角落发现了余晖的工作台。台面上固定着一个奇怪的装置:木制支架上悬挂着十二枚海螺,每个海螺下方都有个小锤。当柯林将蜡筒放入旁边的转轴并摇动手柄时,小锤按特定顺序敲击海螺,产生的振动通过木台面传递到指尖。

    机械音乐盒的变种,安娜轻声道,但传递的不是声音,是振动模式。

    柯林将手指贴在台面上。随着蜡筒旋转,一种奇特的韵律从指尖流入——不是具体的旋律,而是一种流动感,像潮水在皮肤下涨落。更奇妙的是,他的耳鸣开始与之共振,脑中响起一段从未听过却又异常熟悉的音乐。

    《无声之海》,他念出蜡筒上刻的字,作品第47号,余晖绝笔。

    他们在地下室搜索了整夜,又找到七个蜡筒和一本密码笔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潮起音乐简介 >潮起音乐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