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枪上的刺刀在雪地里投下的影子,像极了村口老教堂的尖顶。驾驶室传来争吵声:“莫斯科戒严了!没有最高统帅部的特别通行证,别说卡车,连只带翅膀的麻雀都别想飞进去!”高个子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平时没有的狠戾:“我们带的是……”接着是证件翻动的“哗哗”声,金属扣环的轻响,然后是哨兵敬礼的“咔嗒”声:“抱歉,同志,放行!”

    卡车重新启动时,矮个子隔着铁栏递来半块黑面包,这次没有体温,只有冰冷的硬壳:“听见了吗?德军已经突破维亚济马防线,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正在向莫斯科西郊推进,离克里姆林宫只剩200公里。昨天的《真理报》头版还说‘莫斯科永远是苏维埃的’,可你瞧瞧窗外,连列宁格勒的老鼠都在往东边跑。”

    抵达莫斯科时,天刚蒙蒙亮,整座城市笼罩在灰蓝色的薄雾中,像被放进了巨大的冰窖。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线照在红场附近的建筑上,列宁墓的尖顶像一柄插在地上的银刀,冷冷地闪着光,墓前的长明灯在风中摇曳,仿佛随时会被刺骨的寒风熄灭。卡车停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高个子扔给阿列克谢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帽子压得低低的,几乎遮住了半张脸:“跟着走,别抬头,路边的哨兵会开枪打任何东张西望的人。上个月有个老太太多看了两眼克里姆林宫,现在正在卢比扬卡监狱里数墙缝呢。”

    穿过三条逼仄的巷子,他们钻进一扇漆着铁十字的木门,门轴转动时发出“吱呀”的声响,仿佛每道木纹里都藏着无数秘密。楼梯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墙壁上的墙皮剥落,露出下面暗红色的砖块,像凝固的血迹,每踩一步,木板就会发出“咯吱”声,像是有人在耳边轻声警告:“别回头,别回头。”

    下到二十级台阶时,远处传来沉闷的炮声,地堡的墙壁微微震动,像是大地在呻吟,天花板上的灰尘簌簌落下,有粒沙子掉进阿列克谢的眼睛,他却不敢伸手去揉。

    长廊尽头的小屋门口,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他们的大衣领口翻得老高,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看见高个子和矮个子,卫兵立刻立正敬礼,枪托砸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推开门,一股热浪夹杂着浓烈的消毒水味和腐果的甜腻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窒息。阿列克谢忍不住咳嗽起来,喉咙像被人撒了把辣椒面。

    铁床上躺着一个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大开,露出嶙峋的锁骨,胸前的皮肤松垮得像晒久的鱼干,肋骨根根分明,仿佛轻轻一按就会折断。他的右手夹着一根胡桃木烟斗,烟嘴处的咬痕深得能看见木纹,边缘还沾着暗红的血迹,和上周《真理报》头版照片里的一模一样,只是照片上的他眼神如刀,此刻却浑浊无神,像两口被冰封的枯井。

    阿列克谢认出了这张脸。他比照片上瘦得多,两鬓的头发白得像初雪,法令纹深得能插进一根手指,可当他微微转头,唇角的弧度、眉骨的走向,甚至喉结滚动的幅度,都和阿列克谢在井水里照见的自己分毫不差。

    这不是相似,而是镜像,仿佛有人照着阿列克谢的脸,用岁月和病痛雕刻出了眼前的模样。老人招招手,腕骨突出得能划破床单,袖口滑落,露出内侧三道扭曲的伤疤,那是1913年他流放西伯利亚时被链条勒出的印记:“过来,西多罗夫同志,别怕。”

    他的声音像生锈的链条,带着格鲁吉亚口音的颤音,和广播里听到的一模一样,却更加沙哑,仿佛每说一个字都要耗尽全身的力气。阿列克谢往前走了两步,鞋底粘在地堡的瓷砖上,凉意从脚底窜进脊梁,直到这时,他才惊觉:镜中的自己,此刻正用这双灰蓝色的眼睛望着他,而他的目光,正落在阿列克谢后颈那片光滑的皮肤上。

    “别怕,”老人笑了,缺了颗门牙的齿缝漏出热气,床头柜上的收音机突然传来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简介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目录 >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