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型里藏着三十七种不同色阶的金色。
大概需要星辰流转的耐心。苏墨逸将咖啡推回大理石台面,杯壁凝结的水珠在桌面晕开透明的年轮。手机在此时震动,锁屏跳出一条语音消息,点开后传来林初砚奶声奶气的诵读:苏砚叔叔,妈妈说等我数到一百颗星星,您就能来看我们了。
背景音里有瓷器轻碰的叮铃,像是叶安夏正在工作室给学生们演示漆灰填缝的工序。他打开日历软件,发现距离上次见面恰好是银河年计算中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百分之一周期。
那个周末的黄昏,苏墨逸驱车沿着杭瑞高速前往临安山中的天荒坪天文台。摇下车窗时,山风裹挟着野杜鹃的甜涩气息涌入车厢,后视镜里晃动的花影与大学时代某个潮湿的午后重叠——大二那年春假,他和叶安夏在植物园迷路三小时后,终于在西溪湿地边缘找到那株千年古杏,她的碎花裙摆上沾满苍耳,发卡别着的重瓣杜鹃在暮色中洇开胭脂色的光晕。此刻山道护栏外的悬崖下方,云海正吞吐着最后几缕玫瑰金的霞光。
天文台观测室的玻璃穹顶下,叶安夏握着女儿的手调整望远镜焦距。当仙女座星云的淡紫色光晕投射在操作台时,林初砚突然把温热的小手塞进苏墨逸掌心:爸爸总说星星是被金缮修补过的宇宙裂痕。
她手腕上戴着叶安夏用金漆修复的宋代天青釉瓷镯,断裂处镶嵌的孔雀石在暗处泛着幽光。苏墨逸蹲下身平视女孩瞳孔里的星芒时,瞥见叶安夏腕间新换的18K金珠手链——上周她丈夫从迪拜哈利法塔的珠宝展销会带回的礼物,每颗金珠内部都镌刻着纳米级的世界地图,与她无名指上的婚戒形成精确的黄道夹角。
苏老师在研究量子纠缠对吧叶安夏的声音轻轻擦过望远镜的赤道仪,金属纹路在她指腹留下显微镜可见的指纹,初砚说您总在夜里和星星对话。
观测室的全息星图突然切换到猎户座旋臂的三维投影,苏墨逸望着她眼中跳动的光子流,恍然回到高三晚自习的教室——那个观测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深夜,叶安夏把观测笔记折成纸飞机投向他的课桌,机翼上写着:每个光年都是时空的漆隙。
此刻穹顶外的银河正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向巨引源奔流,而他们之间静止的空气里悬浮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暗物质。
第十三章:砚台里的星辰大海
林初砚的婚礼在西湖边的白金汉府举行,深秋的湖面浮着薄雾,银杏叶像碎金般铺满通往礼堂的汉白玉台阶。
苏墨逸站在观礼席第二排的梧桐树影里,望着她身着象牙白真丝塔夫绸婚纱缓步走向礼堂,腕间那串产自南海的二十四节气金珠手链随着步伐轻响,与耳垂上传承三代的东珠耳坠相得益彰。
新娘胸前别着的鎏金星星胸针是苏墨逸亲手修复的文物,金箔层间暗藏纳米级铂金丝,在穿过梧桐叶的阳光下折射出类似宇宙尘埃的光晕。
当林初砚抬手整理头纱时,苏墨逸看见她无名指上那枚蓝宝石戒指突然折射出虹彩,恍如二十年前叶安夏蹲在南山路旧书店橱窗前,隔着蒙尘玻璃凝视明代青花茶叶罐时,眼底流转的星辰碎屑。
苏老师,初砚说您是被金缮修补过的时光守护者。叶安夏发来的语音消息里带着秋日特有的暖阳气息,背景音是La
Marzocco咖啡机蒸汽棒发出的低鸣,像是宇宙背景辐射的余韵,她总说您是星辰大海里的永恒星光,就像当年您教我修复宋代曜变天目盏时,那些在釉层里永续旋转的银河。
苏墨逸望着窗外飘落的五角枫叶,突然想起五十年前那个梅雨季的黄昏,叶安夏浑身湿透地冲进文物修复所,把一张画满粒子轨迹的意大利签证申请表塞进他沾着青瓷釉料的工作服口袋,申请表背面用紫光防伪墨水写着:等我把量子纠缠原理用在文物断代上,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