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萧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太子掀开斗篷,眼中带着钦佩,当年您拒绝入朝为官,却暗中训练流民军,如今这支‘薪火营’已成朝廷精锐。萧炎行礼道:草民只为守护天下安宁,当年萧家之难,让我明白太平盛世需众人齐心。

    次日清晨,东南风骤起。萧炎一声令下,火箭如流星般坠入松林。干燥的松针遇火即燃,借着风势迅速蔓延至北狄营地。混乱中,北狄首领被薪火营生擒。捷报传至长安那日,太子亲自送来先帝遗诏——追封萧家满门为护国忠烈,萧家老宅将改建为忠烈祠。

    忠烈祠落成那日,长安百姓万人空巷。萧炎站在祠堂前,看着工匠将父亲的画像挂上正堂。突然,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挤过人群,仰着红扑扑的小脸问:叔叔,这是大英雄吗

    是,他们都是守护天下的英雄。萧炎抱起孩童,指着画像上父亲坚毅的面容,以后你长大了,也要做个正直勇敢的人,守护身边的人,守护我们的山河。

    夕阳西下,余晖为祠堂镀上一层金边。远处传来孩童们的歌谣:萧家剑,薪火传,平乱世,护长安...萧炎望着天际的晚霞,终于露出释然的笑容。他知道,仇恨的火焰早已熄灭,取而代之的,是如薪火般代代相传的信念与担当。

    二十年后,忠烈祠前的槐树已需三人合抱,虬曲的枝干上系满百姓祈福的红绸。祠堂内,萧家后人萧明正给孩童们讲述祖辈的故事,忽有快马疾驰而来,马蹄踏碎满地槐花。

    明公子!传令兵翻身下马,汗水浸透衣襟,西域商队在玉门关外遇袭,领头的正是当年北狄余孽!

    萧明握紧腰间佩剑,这是萧炎临终前交给他的断剑,剑柄处萧家纹章已被摩挲得温润发亮。他转身望向祠堂内忠义千秋的匾额,想起祖父常说的话:守护不是枷锁,而是薪火。

    玉门关外,黄沙蔽日。萧明带领薪火营残部抵达时,商队正被困在峡谷之中。敌方首领手持弯刀狂笑:萧家余孽还敢来送死当年没烧死你们,今日定要斩草除根!话音未落,箭矢破空而来,精准射落其头盔。

    北狄狼主的头盔,可还记得这处刀痕萧明策马而出,手中断剑映出寒光——正是二十年前萧炎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敌方阵营顿时骚动,有人认出了萧家剑招,竟开始溃散。

    此战大捷后,萧明在商队中发现了一卷残破的西域文书,记载着神秘的水利之术。他突然想起祖父书房中那幅未完成的治水图,连夜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朝堂之上,萧明将文书与治水图一并呈上。当今皇帝展开图纸,眼中闪过惊喜:先生此策若成,黄河水患可解!只是...皇帝面露难色,西北三州连年干旱,百姓易子而食,朝廷调拨的粮饷却屡屡失踪。

    萧明主动请缨前往西北。他乔装成商人深入民间,发现当地官员与奸商勾结,将赈灾粮高价倒卖。在薪火营的协助下,他们收集证据,一举端掉了这个贪腐网络。当满载粮食的车队驶入灾区时,百姓跪地高呼萧青天。

    多年后,黄河新堤落成。竣工那日,皇帝亲题薪火堤三字。萧明站在堤上,看着滔滔河水被驯服,远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一个白发老者颤巍巍地走来,递上一碗米酒:萧家公子,当年要不是您祖父拼死谏言,哪有今日太平

    暮色中,萧明轻抚断剑,剑柄处隐约浮现出祖父的面容。他望向天边的晚霞,想起祠堂内孩童们天真的笑容。星火不灭,代代相传,萧家守护天下的信念,早已化作照亮人间的长明灯火。萧大人!西北商路的驼队又遇袭了!这次连火器都用上了!

    年轻衙役跌跌撞撞冲进忠烈祠偏殿时,萧明正伏案研究西域传来的星象图。烛光将他鬓角的白发染成金色,案头散落着记载各地水患的奏折,以及几张未完成的机械图纸——那是他从西域匠人处学来的提水装置改良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烬火燎原简介 >烬火燎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