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亲的眼圈就红了,父亲则局促地站在一旁,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我带他们参观了厂房,看了新修的桥,去了正在打地基的小学选址。一路上,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七嘴八舌地夸我:婶子,你养了个好儿子!多亏了孙阳,我们日子好过多了!孙技术员可是我们村的大恩人!
父母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听着村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看着厂子里忙碌有序的景象,看着我从容自信地和工人们交流,他们的表情渐渐变了。惊讶、欣慰、骄傲……最后,是深深的理解和愧疚。
晚上,在陈明村长家简单的饭桌上,母亲终于忍不住,拉着我的手,眼泪掉了下来:阳啊,是爸妈对不住你……当初,我们不该……不该那么说你……
父亲闷着头,端起酒杯,一口喝干,声音沙哑:阳子,爸以前……糊涂!只想着亲戚情面,没站在你这边……爸给你道歉!
我鼻子一酸,眼眶也有些发热。过去的委屈和心痛,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出口。我摇摇头,握紧了母亲的手:妈,爸,都过去了。你们能理解我就好。
那一晚,我们聊了很多。我说了在峡谷村重新开始的艰难,也说了这里的淳朴和信任,说了我对未来的规划。父母认真地听着,眼神里是全然的信任和支持。
送他们离开时,站在村口,看着他们脸上欣慰的笑容,我心里那块因为山湾村的背叛而留下的伤疤,似乎也终于开始愈合了。
然而,就在我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陈明村长又一次找到了我,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孙阳,他声音压得极低,眼神锐利地扫视了一下四周,山湾村那边,出事了。李刚……好像不见了。有人说,他前两天偷偷买了去外地的车票,但也有人说……在他家附近的山沟里,发现了血迹……
07
绿色希望
陈明村长带来的消息,像一根刺扎在心头,隐隐作痛。李刚不见了山沟里的血迹
县里派人去山湾村查了几天,但山路偏僻,线索凌乱,最后也没个确切的说法。有人说李刚是欠了赌债跑路了,也有人说他得罪了人被报复了,众说纷纭。
日子久了,这事就像投入深潭的石子,连个涟漪都难再看见。山湾村那边,彻底沉寂了下去。
而峡谷村,却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晃三年过去。
山谷鲜这三个字,已经不再仅仅是峡谷村的骄傲,而是成了省内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有机农产品牌子。靠着过硬的品质和那独一份的保鲜技术,我们的产品打入了各大城市的高端超市和线上平台,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峡谷村,这个曾经地图上都快找不到的偏僻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村里修了崭新的水泥路,盖起了两层的小学教学楼,卫生站也配了专业的医生。以前死气沉沉的村子,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或是打理自家按标准种植的果园,或是在扩建了几次的加工厂里上班。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腰包鼓了,说话的底气也足了。甚至还带动了附近几个同样贫困的山村,跟着我们一起搞科学种植,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看着这一切,我心里是踏实的。但我也没忘记,还有更多像曾经的峡谷村一样,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苦日子的乡亲。
我拿出厂里一部分利润,牵头成立了一个叫绿色山谷的公益项目。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我这几年摸索出来的技术经验、管理模式,无偿分享给那些真正想改变,愿意踏实肯干的山区。我们不给钱,只教方法,帮他们对接市场,建立自己的小品牌。
这天,省里组织了一个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点名邀请我去发言。
会场很大,台下坐满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