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当年偷镯子,不是要逃,而是要带着现代釉料技术,回来重开窑火。

    唐曼云的锦盒突然打开,半枚银簪自动飞向静宜瓶,嵌进坯胎的裂痕处。瓷胎表面的裂纹竟顺着簪形延展,最终在瓶颈处形成朵盛开的白茉莉——正是太姑母当年最爱簪的花。窑火在此刻达到顶点,七座窑的观火孔同时映出不同年代的女窑匠:有人在坯胎上刻字,有人在釉缸前调色,还有人抱着烧好的瓷器在月光下哭泣。

    这是历代女窑匠的‘窑魂显影’。陈叔擦去眼角的泪,只有当唐家女人真正以血为釉、以魂为胎时,她们的光阴才会显现在瓷上。曼云小姐,你外婆是不是说过,簪子嵌进瓷里的瞬间,能听见祖辈在釉里说话

    唐曼云点头,指尖轻抚观火孔的热砖:她说每道裂纹都是光阴的裂缝,透过裂缝能看见母亲、祖母、太祖母们烧瓷的模样。现在我信了,你看——她指向秀芳瓶的坯胎,太姑母正跪在老窑前,往瓷土里掺血,却不是当年被胁迫的悲戚,而是带着终于有人继承意钵的笑意。

    摄制组的摄像机全程记录下这神奇的窑变。当镜头扫过七座窑顶时,不知何时飞起七只白鹭,翅膀掠过窑烟时,竟在水雾中映出凤凰的虚影。导播突然低呼:快看!窑烟在天上写成了字——‘女窑开,魂归胎’。

    子夜收窑时,七件瓷器带着体温被捧出。静宜瓶的瓶颈处,银簪与瓷胎浑然一体,白茉莉的纹路里嵌着母亲的骨灰,在灯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瓶底除了唐静宜的落款,还多了行她从未见过的小字:晚儿,妈妈的实验室数据在你小熊玩偶的夹层里,那是1990年偷藏的‘血影青花’改良配方。

    唐曼云的曼云盏更令人惊叹,盏心浮着半枚银簪的投影,每当注入茶水,茶汤里就会浮现出历代女窑匠的烧制手迹,字迹随水纹波动,却永不褪色。这是活的窑志。她摸着盏沿的冰裂纹,以后唐家女人的技艺,不再靠口耳相传,而是刻进瓷里,融进釉中。

    窑场角落,陈叔正在给新立的碑涂色。碑上刻着唐氏女窑历代匠魂碑,从明万历的第一位女窑匠唐淑贞,到民国的唐秀芳,再到当代的唐静宜、林晚、唐曼云,每个名字旁都镶着她们烧制的瓷片。碑顶雕着七只交颈凤凰,凤尾缠绕着翡翠镯的纹样,基座四周嵌满从老宅带来的碎瓷——那些曾被碾碎的骨血,如今成了碑身最坚硬的基石。

    摄制组离开前,导演问林晚:你觉得‘血影青花’的真正秘密是什么她望向正在降温的窑群,看见太姑母的虚影正挨个抚摸新烧的瓷器,指尖掠过处,瓷釉泛起涟漪般的笑意。

    不是血,是光。林晚转动腕间的镯子,凤凰纹在火光中明明灭灭,每代唐家女人都在黑暗里举着灯,等后来者接过火把。现在我们把灯烧进瓷里,让釉色永远亮着,这样就不会有人再掉进‘传男不传女’的黑洞里了。

    雨不知何时停了,窑场的青石板上,七个同心圆的水痕正在蒸发,却在每块砖面留下淡淡的凤凰影。林晚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第一窑带着女窑匠体温的瓷器出窑时,景德镇的陶土里,就永远埋下了女人掌窑的种子,只要窑火不熄,这颗种子就会在釉料里生根,在坯胎上发芽,最终长成遮天蔽日的凤凰木,让所有曾被埋进窑火的魂,都能在枝头,看见属于自己的、永不熄灭的晴天。

    6

    瓷纹里的年轮

    霜降那日,林晚在工作室调配新釉料,瓷钵里的血影青花底料突然泛起涟漪。她腕间的翡翠镯剧烈震颤,镯面上的凤凰纹竟首尾相衔,在釉料表面投下七重叠影——这是太姑母们的魂在警示。

    晚姐,老宅地基挖出东西了!小羽抱着平板电脑冲进来,屏幕上是考古队发来的现场照片:唐家老宅地下三米,七具瓷棺环绕的中央,埋着口釉色斑驳的陶瓮,瓮身刻满极小的血字,每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魂跃青瓷上简介 >魂跃青瓷上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