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吹得哐当作响。她抱着捆蓝印花布,顶针在拇指上闪闪发亮,笑出的酒窝让冻僵的晨光都暖了几分:我在对街裁缝铺,看你们每天忙到撞墙,来搭把手。她掏出个牛皮纸袋,里面是蒸得雪白的花卷,褶子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我爸以前在国营食堂做面点,这手艺算祖传。

    温翠香握着擀面杖的手松了松,红绳铃铛在案板上投下细碎的影。我接过花卷时,看见二梅手腕上缠着根黑皮筋,简单得像根晾衣绳,不像温翠香的红绳总打着精致的结。那太好了,我忙着往煤炉添煤,火星溅在围裙上,翠香最近总说腰直不起来,你帮着看收银台吧。

    创业初期的晨光总是带着血丝。凌晨三点,温翠香的闹钟会把铁皮棚震得发颤,她摸黑往我手里塞暖手宝,自己却蹲在缝纫机前赶制新围裙——二梅送来的布料,领口处绣着极小的葱花图案。二梅说蓝印花布耐脏,她的针在布上游走,像在绣某种心事,其实她眼光挺好,比我姐选的西装面料实用多了。

    二梅的顶针很快在早点铺派上用场。她会在蒸花卷时撒把芝麻,说这样顾客咬开能看见星星;收摊后帮我磨雕花刀,刀刃在油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像在给日子打节拍。温翠香的记账本多了栏二梅工资,每天五元,用红笔圈着,像滴在账本上的血。

    最忙的冬至那天,铁皮棚涌进二十多个买早餐的工人。二梅挽着袖子揉面团,手腕上的黑皮筋滑到肘弯,露出和温翠香一样白皙的小臂。小林哥,帮我看看面醒好了没她的手在面盆里翻搅,面粉扑在睫毛上,像落了层薄雪。温翠香端着刚出锅的豆腐脑经过,搪瓷盆当啷撞在桌角,白色的汤汁溅在二梅的蓝印花围裙上。

    对不起!我慌忙拿抹布,却看见温翠香蹲在地上捡碎瓷片,指尖被划破也没出声。二梅撕下半截围裙布给她包扎,黑皮筋松了,长发瀑布般垂落:没事的,我那儿还有块红布,缝补起来更漂亮。温翠香盯着她手腕上的红痕——那是替我搬煤球时蹭的,突然起身说要去买醋,围巾扫过二梅的肩,带起阵冷风。

    夜里盘点时,温翠香的笔尖在二梅工资栏戳出个洞:她明天别来了吧,咱们自己能行。她摸着红绳铃铛,绳结比往日紧了许多,你看她磨的刀,比你自己磨的还快,这算什么我望着她冻得通红的耳垂,突然想起在羊大碗时,她夸我切土豆丝像工艺品的样子,原来有些赞美,一旦分了人,就成了刺。

    二梅却来得更勤了。她带来台旧收音机,放在收银台上播晨间新闻,说让顾客吃早餐时听天下事;天冷时织了副手套给我,藏蓝色,和温翠香织的那副几乎一样,只是针脚更密,没有漏线头。你那副都磨破了,她把新手套塞在我围裙口袋,黑皮筋在袖口晃了晃,我闲着也是闲着,裁缝铺冬天没生意。

    温翠香开始躲着二梅。她把记账本藏在枕头下,清晨提前半小时起床揉面,宁愿自己累得直不起腰,也不让二梅碰面团。有次我看见她对着二梅蒸的花卷发呆,用筷子戳出个洞,像在检查里面有没有藏着什么秘密。红绳转运珠在她腕上紧了又紧,勒出道浅红的印子。

    腊月廿三祭灶日,二梅送来块新雕的案板,枣木的,边缘刻着麦穗图案:我爸说案板要选有纹路的,面揉上去有地气。她蹲在地上帮我们换案板,顶针刮过旧案板的刀痕,小林哥的刀工,该配更好的案板。温翠香站在门口,手里的搪瓷缸冒着冷掉的红枣茶,突然说:二梅,你对他这么好,是不是喜欢他

    铁皮棚的收音机正在播《常回家看看》,二梅的手停在案板上,顶针反光晃了晃:翠香姐你瞎说什么,我就是看你们不容易......温翠香突然笑了,笑声比煤炉里的火星更刺人:不容易我们自己能行,明天开始,你别来了。她转身时撞翻了缝纫机,红绳铃铛掉在地上,滚进二梅脚边。

    那天夜里,温翠香把自己锁在铁皮棚的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板上的红绳诗简介 >案板上的红绳诗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