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苏晴的数学成绩突然下滑。
晚自习结束后,她趴在课桌上掉眼泪,铅笔在试卷上划出凌乱的痕迹:
立体几何怎么这么难,我明明画了辅助线,还是算错了……
林小羽坐在她身边,用橡皮轻轻擦掉她画错的部分,在草稿纸上画出三维立体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每条辅助线:
你看,这里需要想象成从上面俯视的角度,就像你画服装设计图时的立体剪裁……
苏晴忽然发现,原来解题和画画有相通之处,都是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而林小羽的想象力,正是解开数学题的钥匙。
在他的帮助下,苏晴的数学成绩慢慢回升。
作为回报,她会在他的草稿本上画小漫画:戴着圆框眼镜的程序员先生,在代码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旁边飘着写着BUG退散的旗帜。
这些涂鸦成了林小羽枯燥高三生活里的小确幸,看看画里的小人,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2018年6月,高考结束的那天,他们站在教学楼的天台上,把写着梦想的纸条折成纸飞机。
苏晴的纸条上画着缝纫机和电脑,旁边写着上海见;林小羽的纸条上只有一行字:你的梦想,就是我的方向。
纸飞机乘着夏日的热风飞向远方,像他们即将展开的未来,充满未知,却又令人期待。
填报志愿的那天,苏晴在电脑前犹豫了很久,忽然转头问他:如果我没考上上海的学校怎么办
林小羽握住她的手,指尖还带着铅笔的淡淡铅味:
那就复读,直到我们考上同一所大学为止。
他说得认真,却看见苏晴笑出了梨涡——其实他们都知道,经过高三的努力,两人的成绩早已稳定在上海那所大学的录取线之上。
那年秋天,他们带着录取通知书踏上开往上海的列车。
苏晴靠窗而坐,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梧桐树,忽然从包里掏出个精致的礼盒:给你的,高中毕业礼物。
礼盒里是条银色的手链,链坠是个小小的代码符号,旁边刻着0和1的永恒。我找银匠师傅定制的。
苏晴红着脸帮他戴上,就像你说的,程序员的世界是0和1,而我们的故事,是从遇见你的那个‘1’开始的。
林小羽望着她手腕上的星星手链——那是他初中毕业时送她的,如今两人的手链在阳光下交相辉映。
火车鸣笛驶入隧道,短暂的黑暗后,光明重新涌进车窗,照亮了苏晴眼里的期待与憧憬。
他忽然明白,高中三年的相伴,不只是为了考上同一所大学,更是为了让彼此成为对方梦想的一部分,在未来的路上,携手同行。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像他们即将开启的大学时光,充满了无限可能。
而那些在高中校园里留下的脚印,那些为彼此冒雪送礼物的清晨,那些在操场散步时聊起的未来,都成了青春里最珍贵的注脚,让相伴二字,有了更温暖的重量。
第三章
大学时光
2018年9月,梧桐叶刚染上金边,林小羽和苏晴拖着行李箱站在上海东华大学的校门口。
苏晴穿着自己设计的米色连衣裙,裙摆绣着细碎的银杏叶,转头对他笑时,阳光正穿过校牌上的服装设计系字样,在她发间洒下点点光斑:小羽,我们真的来上海了。
他们加入了学校的文创社团,每周六在社团活动室设计周边。
苏晴负责画插画,林小羽则用编程设计互动小程序,印着他们联名作品的帆布包在校园市集上热销。
周末他们会去田子坊逛复古小店,苏晴总在手工皮具摊前驻足,摸着牛皮本子上的烫金花纹说:以后我的设计稿也要用这样的本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