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办酒的钱也实在拿不出来。我望着父母眼角的皱纹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喉头一紧,终究只是点点头:我明白,我自己解决。

    礼数往来间,奶奶凑近,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担忧:有给长辈的礼吗几个叔婶都有吗……母亲不等她说完便打断:哪有这讲究咱们这儿没这规矩。最终敲定婚期时,男友一家给在场的亲属都包了红包,我提前准备的伴手礼也由母亲转赠,送来的烟酒则退回了一半。

    次日返岗的动车上,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奶奶的声音裹着电流传来:你对象咋没给四堂妹和七弟弟红包我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色,耐心解释:人家的习俗只给现场的人。他俩一个在广州实习,一个在县里上学,没到场...话未说完,奶奶的语气突然拔高:你二堂弟、你弟弟都拿到了!不在场也该有份,三婶要是计较起来...听筒里传来的催促声,像无形的丝线将刚松快些的心又紧紧缠住。我攥着发烫的手机,望着渐渐模糊的故乡轮廓,终是沉默着挂断了电话,任由那些细碎的纷争消散在呼啸的风声里。

    婚期即将到来,两地各办婚礼的计划在电话与视频里反复确认。某个黄昏,男友母亲的声音裹着温柔笑意从听筒传来:妹妹,我们这边有个老讲究,陪嫁箱底你得跟父母说要压钱,寓意着日子踏实富足。她细细说着习俗细节,末了叮嘱:不用多,讨个彩头就好。

    我攥着手机很久,最终拨通电话给母亲,母亲沉默良久,随后说道:明日我去取取现金。三日后,她拍照给我看两叠整齐的钞票轻轻放进我提前寄回去空的陪嫁箱,纸币边缘还带着岁月摩挲的褶皱:妈没本事,就这两千块钱了,陪嫁你自己想想办法。

    那夜,我在台灯下清点积蓄,我便网购下单时特意选了枣红刺绣的四件套,想着把对新生活的期许都缝进细密针脚里。在网上买好了陪嫁的东西,计划着明日把卡里的钱取出放陪嫁箱当陪嫁的一部分。想着还要给家里办酒的钱,我咬着牙拨通朋友电话,借条上的字迹被台灯照得发亮。

    次日,手机震动,听筒里传来妈妈的声音。你嫁衣穿什么。我说我下单了明制马面裙,母亲瞥听罢:咱们这儿姑娘出嫁,得穿民族衣裳。她眼底泛着罕见的急切,语气却柔软下来:我们这长久以来,自打女儿出生起,妈妈便要给女儿准备嫁衣。从你出生那年起,妈就想着,等你嫁人时...电话那头,声音哽咽,直到泣不成声,我想起她那鬓角的白发突然红了眼眶。原来那些被生活重担压得变形的日子里,母亲始终藏着份最温柔的期待。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窗棂轻响,母亲调整心情,说道:你把马面裙退了,穿民族衣服吧,按习俗。我拿你回家时常穿的那件侗衣尺寸,去给村里手艺最好的阿姨给你定做一件嫁衣。挂了电话后,我突然开始盼着那件嫁衣,想像着自己穿上妈妈准备的嫁衣的那一刻该有多幸福,盼着针脚里藏着的,二十多年来的牵挂与祝福。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翻到7时,我站在出租屋阳台拨通母亲电话。晚风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涌来,听筒里却传来乡村特有的寂静。聊完随行亲友名单,我按捺不住期待:妈,我的衣服人家快做好了吗我给你和爸还有弟弟都买了新衣裳,到时我带回去。

    电话那头突然陷入漫长的沉默,母亲的声音带着几分茫然:什么衣服我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紧:就是您说去给我定做的嫁衣。她轻笑一声,像是在掩饰什么:没做,裁缝说忙不过来。再说你嫁的是汉族,不用讲究这些。马面裙挺好的,就穿那套吧。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暮色不知何时漫过天际线,不远处高楼的霓虹次第亮起,映得我掌心的手机屏幕忽明忽暗。那些关于嫁衣的期待,关于母亲针脚里藏着的祝福,此刻都化作飘散的云烟。喉咙发紧,却说不出任何埋怨——是啊,这个节骨眼,说什么都晚了。风掠过耳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让命运开出花简介 >让命运开出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