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枝桠在手中断裂的脆响,混着远处归巢的鸟鸣,成了独属于我的生活乐章。新劈的柴火码在屋檐下,整齐的柴垛渐渐堆成小山——这是我周末烧火做饭用的柴火,也是我为春节准备的礼物,盼着父母回家时,能烧上最旺的灶火。

    初二那年的蝉鸣格外聒噪,我在校园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每逢周末,我们总像欢快的雀鸟,结伴涌向女同学家中。木质阁楼里的谈笑声、灶膛跃动的火苗,还有月光下的悄悄话,编织成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然而,父母却担忧我野了心性,电话里的叮嘱愈发频繁。

    为了让我能安稳生活,爷爷扛着铺盖卷搬进了老房子。平日里,他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出门,他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傍晚归来时,裤脚总沾满泥点。周末我回家,总能看见桌上摆着他从奶奶那带来的油茶,虽然他总板着脸催我赶紧写作业,但我知道,那壶温热的油茶里藏着他不善言说的关怀。

    奶奶的话成了爷爷生活里的另一种牵挂。老头子,快回来住吧,干活累,回到家吃不到热腾腾的饭菜,我自己吃饭也吃不香。,听着奶奶的絮叨,爷爷的手微微颤抖。村里的长辈们也常劝:都这把年纪了,还分开住像什么话,叔婶们的劝说更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在某个飘着细雨的黄昏,爷爷默默收起了晾在绳上的衣裳,将老宅的钥匙郑重地交到我手中。暮色里,他离去的背影与奶奶翘首以盼的身影渐渐重叠,只留下空荡荡的屋子,屋子里装着祖孙俩共度的短暂时光。

    4

    艰难抉择

    蝉鸣声撕扯着六月的黄昏,老旧的座机突然响起刺耳的长鸣。听筒里传来电流的杂音,混着父母交替说话的模糊声响。他们问我:成绩出来了吗准备去读哪个学校呀读中职吗当我说我的成绩能上县里的民族高中时,那端骤然陷入死寂,仿佛时光被按了暂停键。

    父亲的声音率先从沉默里浮上来,带着流水线机器的轰鸣余韵:高中要交学杂费、资料费...母亲的叹息紧接着漫过来,像浸透汗水的短袖:还有往后的大学...我们这双手,磨出的茧子都能当砂纸用了。

    话筒里窸窸窣窣的响动,像是他们在交换眼神。最后那句话裹着长途电话特有的沙哑:如果你想上高中的话,我们会更辛苦,但是也会供你读书,但你要努力学习,要乖乖听话,尾音像断了线的风筝,消散在闷热的空气里。我望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空,突然读懂了这句话的背后,是用血汗浇筑的期盼。

    夏夜的月光爬上窗台,在泛黄的志愿填报指南上投下斑驳树影。我翻来覆去摩挲着县里民族高中与市卫校的招生简章,纸张边缘被指尖磨得起了毛边。那些与父母通话时父母疲惫的嗓音,像走马灯般在脑海里循环播放。最终,我握着圆珠笔的手轻轻落下,在卫校的志愿栏里画下坚定的勾。

    data-faype=pay_tag>

    九月的市卫校飘着桂花的香气,我背着塞满旧衣服的蛇皮袋走进宿舍。周末的商业街,发传单、奶茶店收银、快餐店端盘子,我像不知疲倦的陀螺,在不同的兼职间辗转。寒暑假时,我白天在超市当理货员,晚上去夜市摆摊卖小饰品,两份工作的间隙,就在仓库角落就着台灯复习功课。

    中专毕业那年,我数着存折上攒下的钱,指尖微微发烫。当我跟父母说报了大专后,父亲沉默许久才闷声说:报了就要好好读,我们会给你交学费。我说道:不用,我兼职做的钱够交了。母亲闻声开心地说道:女儿长大了。往后的日子里,我勤工俭学,省吃俭用,功课也未落下,也很少跟父母要生活费。

    实习结束后,我攥着单薄的简历,走进县城民营医院的走廊。消毒水的气味混着走廊尽头传来的喧闹声,在白炽灯下发酵成初入职场的忐忑。

    每月两千块左右的工资条轻飘飘落在掌心,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让命运开出花简介 >让命运开出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