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排到了,又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医生语气平静得近乎残酷:血肌酐230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尿毒症。需要住院了。消毒水的气味突然变得刺鼻,耳鸣声如惊雷炸响,我看见弟弟攥着衣角的手在发抖,而自己喉咙里像卡着块烧红的铁,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随即,医生给了一张单子给我,说打上面的电话看看有没有床位住。不知等了多久,终于等到了走廊的床位办理住院。

    到了晚上,住院部的玻璃窗映出父亲连夜赶来的身影时,父亲未带母亲一起,母亲比较脆弱,来了怕是会更加难过。父亲站在病房门口,烟还没点着就被揉成碎末:听医生的,砸锅卖铁也要治。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我望着弟弟插满留置针的手背,突然想起他小时候攥着我衣角叫姐姐的模样,而此刻,命运的巨轮正碾过我们所有人的人生。

    消毒水的气味在谈话间愈发刺鼻,主管医生翻动检查报告的声音,像砂纸摩擦着我的神经。血肌酐突破危急值,血红蛋白三十几。他的笔尖重重划过某项数据,透析和保守治疗各有利弊,你们家属得尽快做决定。我张了张嘴,喉咙却像被无形的手掐住——那些在学校背得滚瓜烂熟的相关知识,此刻竟全化作一片空白。

    最...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我的声音在颤抖。医生摘下眼镜擦拭,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办公室:理论上肾移植是目前最佳手段,但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条件还达不到。我院也不具备手术资质。他顿了顿,语气放轻,当务之急是通过透析排毒,纠正贫血,先稳住生命体征。

    推开病房门时,弟弟正盯着输液管发呆。我攥着报告单的手沁出冷汗,生怕这晴天霹雳压垮他。没想到他反倒扯出个苍白的笑:姐,别愁眉苦脸的,不就透个析嘛,我扛得住。父亲坐在床边,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我们打遍了所有认识的肾内科专家,亲戚从省城发来最新的治疗指南,手机屏幕在深夜的病房里明灭。弟弟始终安静地听着,最后坚定地说:就选透析,我想活下去。以后身体条件好了,再考虑手术。当父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下名字时,笔尖在纸面洇出小小的墨团,像极了此刻我们破碎又倔强的小希望。

    病房的玻璃蒙着层薄薄的水雾,把消毒水的气味和走廊的喧闹都隔成模糊的色块。疫情防控的铁律下,医院只允许一名固定陪护,父亲毫不犹豫地揽下了这个担子。他说:现在就剩你上班赚钱了,我陪护,你下班再过来,有什么我会打电话给你的。

    那些日子里,我成天穿梭在医院之间。清晨五点半的菜市场,我挑最新鲜的肉和蔬菜;正午的烈日下,保温桶紧紧贴着胸口,生怕凉了半分。但每当隔着病区的玻璃,看见父亲笨拙地用勺子给弟弟喂饭,看见弟弟强撑着笑说真好吃。所有疲惫都化作了心底的酸涩与坚定。医院门口的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与命运的拉锯战加油鼓劲。

    弟弟病情好转出院,医生说要继续做透析治疗。父亲不甘,想着带弟弟去省里最好的医院再检查,于是我请了假一起踏上了去省城的路途。

    消毒水的气味穿透口罩,在省医院门诊大厅里织成密网。我攥着缴费单,看着电子屏上跳动的排队号码,父亲蹲在角落抽闷烟,弟弟裹着外套靠在长椅上,苍白的脸映着头顶惨白的灯光。从挂号到办理住院,七八个流程跑完,窗外的日光已经西斜。当护士告知疫情管控,住院部只允许一个陪人,其他人不能上住院楼。父亲掐灭烟头,声音沙哑却笃定:我去。男的照顾起来方便。随后,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住院楼的大厅里

    暮色漫过住院楼的玻璃幕墙,我在楼下绿化带的石凳上反复刷新手机。发出去的消息像投入深潭的石子,迟迟不见回应。我打电话至病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让命运开出花简介 >让命运开出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