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天早点过来或者去朋友家住,能省些开销...

    话音未落,父亲骤然绷紧的脸让空气瞬间凝固。合着就该我在这儿熬你妈一个人守着茶园和鸡鸭,家里活儿堆成山!供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到关键时刻倒想着躲清闲!他发红的眼眶里,翻滚着连日陪护的疲惫与无处宣泄的焦虑。

    喉头像被堵住般发不出声音,我强压下酸涩提议:要不问问能不能换陪护我来守着,您先回家歇歇。打电话到病区,电话那头,护士的声音冷硬如铁:疫情防控规定,陪护人员不能更换。医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你弟弟复查血色素上来了,都还恢复得不错,过两天就能出院了。出院后继续维持透析治疗。

    夕阳把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我望着他疲惫的背影,此刻却在命运的泥沼里,我们都狼狈地挣扎着。

    6

    命运拉锯

    出院后,弟弟在本地医院开启了规律的透析生活。每周一、三、五,在熹微晨光中走向医院,透析机规律的嗡鸣声,渐渐成了生活里新的背景音。我穿梭在弟弟学校与医院之间,替他整理未完成的毕业手续,看着档案袋里泛黄的实习报告,总忍不住想起他穿白大褂的模样。

    除夕夜的火锅蒸腾起热气,全家人围坐在暖炉旁。弟弟突然放下筷子,目光灼灼:我想再问问肾移植的事。话音未落,堂屋陷入寂静,唯有柴火噼啪作响。叔伯们纷纷开口:要是能根治,砸锅卖铁也得试。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我身上,像无形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

    那些天,我翻遍医学文献,打遍认识的专家电话。不同的声音在听筒里交织:有的说早移植预后好,有的警告风险不可控。弟弟攥着手机反复听录音,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姐,我想试试...可深夜里,他又发来消息:万一手术失败,是不是连累大家了

    次日,父亲蹲在门槛上抽闷烟,烟灰簌簌落在破旧的皮鞋上:打听了当医生的亲戚,说至少二十万,家里能凑的有限,你工作稳定,得多担待。母亲抹着眼泪往我碗里夹肉:闺女不容易,可弟弟的命...我盯着跳动的炉火,喉咙发紧,最终咬着牙点头:能做做吧,钱我来想办法。

    在解放军医院的诊室里,CT片在灯箱上泛着冷光。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贫血、血压不稳,长期熬夜的习惯必须改。现阶段贸然手术,风险太大。弟弟攥着诊断单的手微微发抖,我伸手揽住他单薄的肩膀,窗外的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满室沉重的叹息。

    暮色沉沉地压在老屋瓦檐上,弟弟透析的日程表在墙上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这一年里,他努力调整作息,学着在透析间隙打理阳台上的绿萝,可命运总在平静时掀起波澜——两次胃出血急诊入院,医生翻着检查单摇头:药物忌口没做到位,饮食也太随意。

    我攥着医院的饮食指导表,向单位请了小长假。我照着食谱给他做饭;深夜里,总要轻手轻脚推开弟弟房门,确认他没有偷偷吃零食熬夜。那些日子,连空气都凝固成紧绷的弦,生怕一个疏忽就会引发新的危机。

    可父亲的眼神对我却愈发冰冷。某个暴雨倾盆的傍晚,亲戚都在我家喝油茶,茶后,我在清扫家里的灰尘,他突然摔了手中的水杯:都是因为你!要不是你当初选卫校,弟弟怎么会跟着走这条路碎瓷片在地上炸开,映出他通红的眼眶。周围亲戚的议论也如潮水般涌来:周围早盖起了砖房,这周围就你家还是小木楼,你还是在医院上班,你要给五十万给你爸妈建新房,弟弟的费也要一直出才行。你都工作这么久了,房子都建不成。你连弟弟都照顾不好。……

    我像是听不进去任何声音,埋头扫地,任细灰尘扑到鼻里。那些指责像钝刀割在心头,却渐渐化作麻木的钝痛。或许在命运的齿轮下,每个人都成了困兽,只是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将痛苦化作伤人的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让命运开出花简介 >让命运开出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