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将心动熬成苦涩回甘的茶。
第六章:回甘
暴雨如注的夜,青瓦缝隙渗出的雨水在茶室地面织成珠网。林知夏踮脚用竹匾接水,木梯在潮湿的砖地上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梁上霉斑在烛光里明灭,像极了陆沉舟诗稿上那些晕染的墨痕。
木门被拍响时,她以为是陈阿嬷又来送伞。推开门却见陆沉舟立在雨幕中,衬衫紧贴脊背,发梢滴水成线,手里却高高举着油纸包:巷口王阿婆刚出的桂花糕,还烫着。
甜香混着雨气扑面而来。林知夏望着他泡发的裤脚,喉间发紧:屋顶漏得厉害...话音未落,陆沉舟已接过竹匾,踩着木梯攀上横梁。雨水顺着他下颌滴在《茶经》抄本上,晕开小小的涟漪。
那天雨巷遇见的姑娘...他的声音混着瓦片脆响,是我学妹,来送研究资料。他从怀中掏出笔记本,纸页边缘已磨出毛边,这些日子,我记的不只是雨巷。
林知夏凑近烛光。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松烟茶需七年陈岩茶她加合欢花时会抿嘴角雨珠挂在她睫毛上像碎钻。末页贴着干桂花,旁注:原来等待不是诗,是看她煮茶时,炭火映红的侧脸。
当心!
瓷碗碎裂声与陆沉舟的惊呼同时炸响。林知夏手抖打翻茶盏,雨前茶泼在笔记本上,墨迹在水中晕染,竟化作写意的江南烟雨。她慌忙去擦,指尖却被他轻轻握住:这样,倒比任何修辞都真切。
木梯突然呻吟倾斜,陆沉舟下意识揽住她的腰。两人跌坐在茶案旁,散落的桂花糕沾着雨水,甜香与松烟茶香在狭小空间里纠缠。梁上水珠正巧滴在林知夏后颈,她一个激灵,却听见头顶传来轻笑:看来屋顶还得再修修。
哟——
陈阿嬷的油灯突然刺破雨幕。老人举伞站在门口,故意将灯晃得光影乱跳:我说雨声里怎么混着桂花香,原是有人偷酿蜜呢!她晃着绣帕笑出眼尾纹,屋顶漏雨是假,心里漏风才是真哟!
陆沉舟耳尖霎时通红。林知夏别过脸,看见铜盆雨水中两人交叠的倒影。窗外雨势渐小,檐角滴水在石板上敲出清响,一声声,都是心跳的韵脚。
第七章:诗笺
七夕前夜的风裹着茉莉香,将听竹轩竹帘上垂挂的喜鹊灯吹得轻轻摇晃。陈阿嬷绣的银线翅膀在烛火下泛着珠光,每只喜鹊的眼睛都用淡水珍珠缀成,活灵活现地映着林知夏挂灯笼的身影。木门吱呀轻响,带着水汽的风卷进熟悉的松烟香。
陆沉舟立在门槛处,怀中蓝布包裹的文稿还沾着巷口老槐的碎叶。他的目光掠过满室灯火,落在林知夏腕间新缠的红丝线上,喉结不自觉地滚动:阿嬷说...今日该读诗。
宣德炉飘出袅袅龙脑香。林知夏将新制的九曲红梅注入白瓷盏,茶汤在喜鹊灯映照下流转着琥珀金芒。陆沉舟解开蓝布,论文扉页间露出那片被茶渍洇过的干桂花:新增了章节。他推过文稿,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纸页毛边,或许该叫《茶烟与诗行》。
林知夏翻开泛黄的纸页。墨迹在烛光里温润如水:
武夷岩茶的醇厚,
是你初见我时眼底的疏离;
松烟茶的清冽,
是油纸伞下慌乱的心跳;
而这盏九曲红梅...
分明是相思熬成的甜,
回甘里藏着整个江南的月光。
末页字迹突然潦草,像急于捕捉流逝的灵感:
真正的诗不在古籍字缝里,
不在戴望舒的雨巷中,
而在你递茶时瓷盏相碰的轻响里,
在心跳震落的茶沫上。
林知夏啪地合上稿纸,耳尖烧得通红。起身时碰翻青瓷水盂,溅湿了裙角。我...我去添炭。她逃也似地钻进后厨,却听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