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段时间才适应。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希望能尽快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她很少想起家,想起那个沉默的父亲。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和父母打电话、视频聊天时,心里会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但很快就被她强行压下去了。

    她给家里写过两封信,报了平安,说了说学校的情况。爹没有回信。也许是他不识字,也许是他根本不在乎。后来,学业越来越忙,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写信的事就渐渐淡忘了。她想,爹大概也不在乎有没有她的消息吧。他只要按时把生活费寄到学校就行了,那是他唯一还在履行的责任。

    每次去邮局取生活费,捏着那几张薄薄的汇款单,秀英的心情都很复杂。她依赖着这笔钱,又痛恨这种依赖。她盼着自己能早点经济独立,彻底斩断和那个家的最后一丝联系。

    大一的寒假,火车票又贵又难买。秀英看着那令人咋舌的价格,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以票不好买,回去一趟太折腾为理由,给家里寄了一封短信,说不回去了。她不知道爹收到信没有,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就这样,她和那个家,和那个沉默的父亲,彻底失去了联系。第一年没有回家,第二年也没有。远方的家乡,在她的记忆里,渐渐变成了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她刻意不去触碰的角落。她以为,距离和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她以为,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她想要的、全新的生活。

    她不知道,在她看不到的地方,那个沉默的父亲,正在用一种她无法想象的方式,笨拙地、固执地维系着那根早已被她单方面剪断的线。

    第五章

    断线思念

    日子像流水一样淌过指缝,抓不住,也留不下什么痕迹。秀英升了大二,又升了大三。大学生活的新鲜感渐渐褪去,变成了按部就班的日常。上课,去图书馆,偶尔和同学出去逛逛街,吃一顿便宜的小吃。南方的城市繁华而喧嚣,到处都是新鲜事物,但对秀英来说,这一切都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她依然是那个来自北方贫穷乡村的女孩,敏感而自卑,努力想要融入,却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早点实现经济独立,她开始找兼职。发过传单,当过家教,在快餐店做过服务员。赚来的钱不多,却让她心里踏实了许多。她把大部分钱都存起来,只给自己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她想,等存够了钱,就再也不用向那个沉默的父亲伸手了。

    她和家里的联系,几乎彻底断了。除了每个学期初雷打不动寄来的学费和生活费,再没有任何音讯。汇款单上的寄出地址永远是那个她早已逃离的村庄,寄件人姓名栏里,是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李满囤。字迹是邮局工作人员代写的,工整,却毫无温度。

    有时候,同学会好奇地问她:秀英,你怎么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

    她就含糊地搪塞过去:家里没电话,写信又慢,懒得写。

    那你放假怎么不回家看看

    远,车票太贵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并没有太多波澜。这似乎是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从她上学的城市到家乡,来回一趟的硬座票就要好几百块,卧铺更是想都不敢想。这笔钱,够她一个多月的生活费了。她舍不得。她宁愿把钱省下来买书,或者攒着,作为日后彻底独立的资本。

    她也确实很少再想起家,想起父亲。忙碌的学习和兼职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偶尔在深夜里,或者看到校园里其他同学和父母亲昵地走在一起时,心里会像被什么东西轻轻蜇了一下,泛起一点莫名的酸楚。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被她压下去。她会告诉自己,她和他们不一样。她没有那样的家,也没有那样的父母。她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刻意不去想父亲现在是什么样子。是更老了身体还好吗还在没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二十四张站票简介 >二十四张站票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