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链时,那枚偏生滑进锁骨窝的碎钻。

    码头上汽笛呜咽似老鸹叫,我攥着报纸站在遮阳伞下,看他的黑色大衣在风里卷成淬了墨的云。

    掌家三月后,我在宋府会客厅摊开退婚书。宋老太太捏着佛珠的手顿在半空,翡翠手串在旗袍上压出细碎的褶皱:砚湄啊,你弟弟的事如今闹得满城风雨,我们宋家...

    我明白。我望着博古架上的青瓷瓶,那是我十五岁时送的及笄礼,霍家愿退回所有聘礼,另赠南洋橡胶园三成股份。宋砚之靠在门框上,指间的雪茄明灭,烟灰落在他常穿的藏青马甲上——那是我去年亲手绣的缠枝纹。

    霍小姐果然爽快。宋老爷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退婚书上的朱砂印,只是外界难免议论...

    就说我染了肺病不宜婚嫁。我替他斟了杯碧螺春,茶汤里浮着几片新抽的龙井嫩芽,再者,明远炸死的沈督军膝下无子,新上任的金督军与沈家是连襟——宋先生在南京的仕途,犯不着被霍家拖累。

    宋砚之忽然笑了,那抹笑里带着我熟悉的讥诮:霍小姐倒是把利弊算得清楚。我迎上他的目光,看见自己在他镜片里的倒影——素色旗袍领口别着明远送的翡翠蝴蝶,那是他送我的生日礼物。

    退婚协议墨迹未干,金督军的副官就带着枪队闯进粮行。那副官叼着雪茄,靴尖碾过地上的稻壳:我们督军说了,霍家世代蒙受皇恩,如今国难当头......

    劳烦副官稍等。我打断他,转身从保险柜取出个锦盒,前日督军夫人在醉仙阁落了东西。盒盖掀开时,珍珠项链在日光下泛着冷光——正是上周金督军姨太太陪南京要员过夜时戴的那条。副官脸色微变,我又递过张银票:烦请转交给督军,就说霍家愿捐三十万法币劳军。

    三日后,我带着三叔进了督军府。鎏金屏风后转出个肥硕的身影,金督军捏着翡翠鼻烟壶上下打量我:霍小姐倒是懂事,不过......他突然拍桌,三十万打发叫花子呢

    我推开红木匣,露出里面码得整齐的账本:民国二十六年五月,督军用振远号货船运了十二箱云土去上海。指尖划过泛黄的货运单,船号、货重、接货人都在这里。三叔猛地抬头,我按住他颤抖的手,督军若觉得霍家诚意不足,我这就把这些送到《中央日报》的战地记者手里。

    金督军的鼻烟壶当啷掉在地上,翡翠碎成两半。我取出早已备好的契约:霍家愿捐出城北粮库与三成流动资金,但需要督军亲笔签署《军需采购协议》——今后三年,顾城驻军的粮食都由霍家供应。

    你这是要挟!他额角青筋暴起。我望向墙上挂着的忠孝节义匾额,忽然笑了:督军上月在城隍庙求的签,解签的说得粮者得民心——如今满大街的饥民,要是让他们知道督军把粮款拿去买烟土......

    副官在旁咳嗽两声,附耳对金督军说了几句。他脸色阴晴不定,最终抓起毛笔在契约上签下名字,墨点溅在霍明慎的落款旁,像摊暗红的血。

    离开督军府时,三叔擦着额角的汗:你怎么拿到这些证据的我摸了摸手袋里的银钥匙——那是醉仙阁头牌阿桃昨晚塞给我的,她鬓角别着金督军送的蓝宝石发卡。想在乱世里活下来,我望着街角啃树皮的难民,总得有人替你盯着那些见不得光的事。

    当晚,金督军的副官送来盖着大印的收条,随附的还有张特别通行证:督军说,霍家的船队以后可以免查通行。我摸着通行证上的烫金字体,忽然想起明远临死前攥着的戏票——那上面用铅笔写着醉仙阁密道图,此刻正垫在我书房的镇纸下。

    有些把柄,从来不是偶然拾得。就像金督军姨太太的粗心,阿桃的投靠,不过是我让账房每月送去的燕窝阿胶,在恰当的时候,结出了带刺的果。

    宋家举家出国的前一日,顾城突然戒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砚底春秋》简介 >《砚底春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