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林秀认出这是去年腌菜用的,现在里面已经装着半罐榆钱干。
孩子又指向旁边:"坑挖在这儿。
"借着月光,林秀看见地上有个用树枝标记的小坑。
她跪下来,小心地扒开松软的泥土,把今天的收获埋进去。
正要盖土时,小川突然按住她的手:"等等。
"孩子从怀里掏出个破布包,展开是几粒麦种——正是白天在晒谷场捡的。
"爸信里说,"小川的声音很轻,"麦子能过冬。
"林秀的眼眶突然发热。
她想起丈夫最后一封来信里夹带的麦穗图案——那个沉默的男人,在用自己唯一懂得的方式告诉家人:活下去。
埋好粮食后,林秀取出那几颗小土豆。
借着月光,她用随身带的小刀将土豆切成块,确保每块都带着芽眼。
小川默契地在一旁挖好浅沟,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土豆块芽眼朝上埋进土里。
"妈,这能长出来吗?"孩子的声音充满期待。
林秀摸了摸儿子枯黄的头发:"只要藏着,就能。
"她想起农学院教授的话——土豆是最可靠的救灾作物,三个月就能收获。
这些野生品种虽然个头小,但抗病性强,最适合秘密种植。
回程时,小雨醒了。
一岁半的孩子不哭不闹,只是好奇地摸着母亲怀里新摘的榆钱。
月光下,林秀看见小川走路有些跛——扒开他的裤腿,才发现膝盖上全是擦伤。
这个四岁的孩子,不知独自往返这条山路多少次,只为给家人多留一条活路。
窑洞近在眼前时,小川突然拉住母亲的衣角:"妈,明天我还去。
"他的眼睛在月光下像两颗星星,"我知道哪里的榆钱没人发现。
"林秀蹲下身,把两个孩子紧紧搂在怀里。
夜风吹过山岗,带来新生榆钱沙沙的声响。
这声音,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让人相信——春天真的来了。
天刚蒙蒙亮,公社的大喇叭突然刺破晨雾:"全体社员注意!今日上午九点,在打谷场示范榆钱增量法"林秀正在给小雨梳头,木梳"啪嗒"掉在泥地上——她认出了这是老马书记带着浓重口音的声音。
"妈!"小川从门外冲进来,裤腿上沾满露水,"场子上摆了好大一口锅!"孩子兴奋地比划着,瘦小的胸脯剧烈起伏。
林秀这才注意到,村里的大喇叭从来没这么早广播过,看来公社是真急了。
打谷场上已经围了百十号人,浮肿的脸庞在晨光中泛着不健康的青黄色。
林秀被妇女主任推到中央的石磨旁,面前摆着公社凑出来的两斤玉米面和刚采的榆钱。
她的手有些发抖——上次面对这么多人,还是在农学院的学术报告会上。
不同的是,那次台下是求知若渴的学生,现在却是一群饿绿了眼的饥民。
"别怕,"小川突然捏了捏她的衣角,声音轻得只有她能听见,"我帮你数数。
"孩子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上工整地划出"1:3"的比例。
林秀鼻子一酸,这是她昨天随口说的配比,孩子竟记得这么牢。
老马书记敲了敲铁皮喇叭:"安静!林秀同志发明的榆钱增量法,经公社研究决定推广!"他特意加重了"发明"二字,林秀知道这是给她撑腰。
自从揭发李会计的粮票陷阱后,老马对她这个军属多了几分照顾。
示范开始了。
林秀舀起一瓢榆钱,学着小川的样子大声数:"一斤榆钱"她的手还在抖,但声音已经稳了下来。
清洗、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