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甜菜渣饼干
一、糖厂的秘密1961年深秋的清晨,林秀背着竹篓站在县糖厂后门外。
铁栅栏里飘出甜腻中带着酸腐的气味,那是甜菜榨汁后的废渣正在发酵。
她紧了紧头巾,遮住半边脸——这是她第三次来偷甜菜渣了。
"妈,臭。
"小雨捏着鼻子往哥哥身后躲。
四岁的小川却像只小猎犬般凑近栅栏缝,突然压低声音:"有人来了!"林秀一把拽住两个孩子蹲进草丛。
糖厂保管员老赵推着独轮车出来,车上是冒着热气的甜菜渣,像一团团褐色的棉絮。
他左右张望后,把车推到垃圾堆旁,用铁锨草草盖了层煤灰就走了。
"记住路线了吗?"林秀掏出块碎布,系在小川手腕上,"数到三百就拉绳子。
"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万一有情况,小川就拉动连着母亲腰间的麻绳。
小雨突然挣开她的手,摇摇晃晃朝垃圾堆跑去。
林秀的心跳骤停——孩子正抓起一把甜菜渣往嘴里塞!她冲过去掰开女儿的手,甜菜渣已经化成粘稠的糖浆糊在孩子指缝间。
"甜的"小雨咧开缺了门牙的嘴笑。
林秀的眼泪砸在女儿手背上,这哪是甜味,分明是饿极了的幻觉。
甜菜渣含糖量不足3,还混着石灰和硫磺残留。
二、酸碱博弈窑洞里,甜菜渣在搪瓷盆里泡发出刺鼻的酸味。
林秀用树枝搅动糊状物,这是她从《土法化肥手册》里看来的——甜菜渣含有的粗纤维经发酵可转化为可溶性糖类。
但手册没说的是,过度发酵会产生大量乳酸。
"妈,给。
"小川递来个小纸包,是上周从公社卫生所偷拿的ph试纸。
这种在1961年农村罕见的化工品,原本用于检测病人尿液酸度。
林秀撕下指甲盖大的一条,浸入甜菜渣浸出液。
试纸先是泛黄,渐渐变成橘红色——ph值约45,酸性太强。
她想起农学院实验室里的离心机,现在只能用土法:往盆里撒了把灶灰(碳酸钾),酸碱中和的泡沫顿时涌到盆沿。
"火山!"小雨伸手要摸,被哥哥拦住。
小川盯着试纸变色过程,突然说:"像彩虹。
"孩子不知道,这简陋的试纸背后是1909年丹麦科学家索伦森提出的ph理论,甲基红、溴甲酚绿和百里酚蓝三种指示剂的精密配比,才能实现从红到紫的色阶变化。
三、玉米须的奇迹第二次试验时,林秀加入了晒干的玉米须。
这是她在《赤脚医生手册》里发现的偏方——玉米须煎剂可利尿消肿。
煮沸的混合物散发出焦糖混着青草的气味,小雨趴在灶台边不停咽口水。
"成了!"林秀用筷子挑起冷却后的胶状物。
甜菜渣中的果胶与玉米须多糖形成凝胶,ph试纸显示62,接近人体安全值。
她捏了一小块喂女儿,孩子竟没吐出来。
小川突然从炕席下掏出个布包,展开是半块发霉的压缩饼干——三个月前周建军战友带来的。
孩子用石块碾碎饼干,掺进甜菜糊里:"这样更香。
"林秀突然明白,儿子是在复刻她做代食品时加野蜂蜜的举动。
入模定型是个难题。
最后他们用防空洞里找到的子弹箱当模具,铺上洗净的榆树皮防粘。
脱模后的"饼干"呈诡异的灰粉色,表面布满气孔,像块发糕与窝头的杂交体。
四、公社表彰会"林秀同志的发明创造,是贯彻节约代粮方针的典范!"公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