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走得很稳,每一步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他那不算宽厚但很挺直的脊背,在春日略显刺眼的阳光下,仿佛成了一道可以依靠的屏障,替我挡住了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和议论。

    一路上,我们都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他似乎刻意放慢了脚步,适应我的节奏。偶尔遇到难走的路段,他还会不动声色地伸出手,轻轻扶我一把。

    那一天,在他的默默帮助下,我总算是勉强完成了运肥的任务。

    收工的时候,我的肩膀依旧火辣辣地疼,手上的血泡也磨破了好几个,但心里,却不像以前那么委屈和无助了。

    陈嘉木,我鼓起勇气,走到他面前,小声说道,今天……谢谢你。

    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淡淡地笑了笑:没什么。都是知青,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他的笑容很浅,却像春日里那和煦的阳光,照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从那以后,我和陈嘉木的交流,渐渐多了起来。

    我们会在集体劳动休息的间隙,坐在田埂上,聊几句无关痛痒的话。他会告诉我一些干农活的技巧,比如如何使锄头更省力,如何辨认田里的杂草。我则会跟他讲一些城里的新鲜事,或者我在书上看到的有趣故事。

    我知道了他父亲的事情。他说起他父亲时,眼神中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思念和不易察觉的悲伤,但更多的,是一种作为儿子的骄傲和对父亲学识的敬佩。他说,他父亲虽然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信仰。

    我爸常说,陈嘉木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峁,声音低沉而坚定,人可以身处沟渠,但心,一定要向往星空。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也开始留意到他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他不仅干活踏实肯干,而且心思细腻,乐于助人。知青点里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却从不张扬。他还很有见识,读过很多书,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这些知青,大多时候都在抱怨生活的艰苦和前途的渺茫,只有他,似乎总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找到一些值得坚持和守望的东西。

    他就像一棵在悬崖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青松,沉默,坚韧,却又充满了生命力。

    而我,苏晓青,这株初离温室,被风雨打得有些摇摇欲坠的娇嫩花朵,也因为他的存在,开始在这片黄土地上,努力地扎下根来,汲取着成长的养分。

    那年春天,赵家沟的杏花开得格外灿烂。粉白的花瓣,在微风细雨中,簌簌地飘落,像一场温柔的梦境。

    有一天,我们一起在杏花树下休息。他不知从哪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用麦秆编成的小蚂蚱,递给我。

    送给你。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颊微微泛红。

    那只小蚂蚱编得很精致,栩栩如生。我接过来,放在手心,只觉得那小小的麦秆,也带着一丝他指尖的温度。

    我抬起头,看着他那双在杏花疏影下显得更加明亮的眼睛,心中某个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泛起了阵阵涟漪。

    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带着一丝羞怯,一丝甜蜜,还有一丝对未知的期盼。

    我知道,在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在这段艰苦的知青岁月中,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地,在我心里,开始生根发芽了。

    第3章:窑洞夜话寄情思

    春耕的忙碌过后,便是夏日的酷暑。

    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空气中连一丝风都没有,知了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声嘶力竭地叫着,更添了几分烦躁。我们这些知青,每日顶着烈日下地干活,汗水湿透了衣衫,皮肤也晒得黝黑脱皮。

    白天的劳动已经够磨人了,晚上回到那闷热如蒸笼的窑洞里,更是难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年杏花微雨时简介 >那年杏花微雨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