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

    怎么朕富有四海,难道连派几个人出去看看都不行我故意提高声调。

    和珅立刻跪下:奴才不敢!只是此事前所未有,恐朝野非议……

    那就让他们非议去吧。我冷冷地说,朕意已决,三个月内使团必须出发,由你亲自督办。

    我知道和珅是个聪明人,虽然保守但更在乎自己的权势。让他负责此事,既能利用他的能力,又能让他无法公开反对。

    回到宫中,李玉已经悄悄回报,联系上了两位西洋传教士,一位是葡萄牙人费若瑟,一位是意大利人郎世宁的弟子安德烈。

    安排他们明晚秘密入宫。我吩咐道。

    我需要这些传教士作为与西方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获取西方最新的科技和军事知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面应付日常朝政,一面暗中推进改革计划。纪晓岚的译馆已经成立,首批二十名八旗子弟开始学习拉丁文和算学;

    刘墉选拔的人才也准备就绪;火器营的新经费已经拨付,几位能工巧匠被秘密送往澳门。

    然而,阻力比预想的来得更快。一天早朝,都察院左都御史突然出列,递上一份联名奏折。

    启禀皇上,近日京城传言我朝将大兴西洋之学,甚至派遣使团出洋。臣等以为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恳请皇上明察!

    我接过奏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签着几十个名字,大多是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这些科举出身的文人最排斥西学。

    朕不过取西洋之长补我之短,何来动摇国本之说我压抑着怒气问道。

    皇上明鉴,老翰林颤巍巍地说,西洋之学不讲纲常伦理,若任其流传,恐败坏人心。且派遣使团出洋,有损天朝威仪啊!

    我扫视朝堂,发现大部分官员都低着头,显然是默许这份奏折。只有纪晓岚、刘墉等少数人面露忧色。而和珅则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难以捉摸的微笑。

    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的艰难。在这样一个保守的帝国,任何变革都会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

    但我别无选择,历史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

    诸位爱卿的忠心朕心领了。我缓缓开口,但朕问你们:当年圣祖康熙爷学习西洋历法、数学,可曾动摇国本

    众人哑然。康熙确实以开明著称,曾向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

    此事朕自有主张,不必再议。我强硬地结束了这个话题。

    退朝后,我立即召见纪晓岚和刘墉。

    情况比朕想象的更严峻。我直言不讳,反对势力已经联合起来了,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纪晓岚忧心忡忡:皇上,翰林院在士林中影响极大,若他们联名反对,恐怕……

    朕知道。我打断他,所以我们要另辟蹊径。译馆暂时不要张扬,先从实用技术入手。另外,朕需要一份名单,列出朝中真正有才干、思想开明的官员。

    刘墉眼睛一亮:皇上是要……

    不错,培植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点点头,改革不能只靠朕一人,需要一批志同道合者。

    当天晚上,两位西洋传教士秘密入宫。通过费若瑟和安德烈的翻译,我了解到欧洲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事件,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朕需要你们做两件事,我对他们说,第一,写信回欧洲,尽可能多地购买科技书籍,特别是关于蒸汽机、纺织机、造船和军事的;第二,协助朕培养一批通晓西方语言和科学的人才。

    作为回报,我承诺放宽对天主教的禁令,允许他们在限定范围内传教。两人喜出望外,连连答应。

    就在我以为事情有所进展时,更大的危机突然降临。一天清晨,太后突然驾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清穿成了乾隆怎么办简介 >清穿成了乾隆怎么办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