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地请罪,我顺势宣布:

    即日起,朕要亲自整顿军务。火器营扩大三倍规模,从各省抽调精兵强将充实边防。另设新军,完全装备新式火器,由朕直接统辖!

    面对边疆危机的现实威胁,保守派无法再以祖宗之法为由反对军事改革。和珅等人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暂时隐忍。

    我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推进一系列军事改革:建立军事学堂培养军官,引进西方训练方法,秘密仿制更先进的燧发枪……

    同时,我派福康安等年轻将领出征西北,既为平息边患,也为锻炼新一代军事人才。

    data-faype=pay_tag>

    改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我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保守势力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而我最担心的,是太后可能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干预……

    养心殿内,我仔细审阅着纪晓岚呈上的译作《泰西水法》,这是第一部完整翻译成满文的西方工程技术著作。

    窗外春雨绵绵,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书页上那些精细的水利机械图样。

    纪卿,此书翻译精当,图示清晰。我合上书卷,看向恭敬立于案前的纪晓岚,参与翻译的那些学生表现如何

    纪晓岚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回皇上,那二十名八旗子弟聪颖好学,已有三人可独立翻译简单文章。特别是富察家的明瑞,拉丁文进步神速。

    甚好。我点点头,朕有意扩大译馆规模,更名为京师同文馆,招收汉人子弟入学,你以为如何

    纪晓岚闻言一惊:皇上,这……恐怕会引起朝野非议。国子监和翰林院那些老夫子,向来视西学为异端……

    所以才要从八旗扩大到汉人。我站起身,走到窗前,我大清要强盛,就不能固步自封。满人数量有限,必须广纳天下英才。汉人士子中,必有开明通达之士。

    雨丝飘入窗内,打湿了我的袖口。三年来,军事改革初见成效,新式火器营在西北战场大显神威,福康安率军彻底平定了准噶尔残部的叛乱。但我知道,没有人才支撑,一切改革都如无源之水。

    纪晓岚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般说道:皇上高瞻远瞩,臣愿竭力促成此事。

    不过,若要招收汉人子弟,最好先从内务府包衣和官宦世家开始,阻力会小些。

    就依卿言。我回到案前,提笔写下谕旨,同文馆设于西苑,由你全权负责。

    首批招收满汉学生各五十名,除西洋语言外,增设算学、天文、格物等科。

    纪晓岚双手接过谕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位历史上以编纂《四库全书》闻名的大才子,骨子里其实对新鲜知识充满渴望。

    还有一事,我压低声音,朕要秘密选派五名优秀学生,随葡萄牙商船前往欧罗巴游学。此事仅你知我知,万不可泄露。

    纪晓岚瞪大眼睛:皇上!这……若被太后和朝臣知晓……

    所以必须秘密进行。我神色严峻,他们将以商贾随从身份出行,对外宣称回盛京老家省亲。你亲自挑选可靠之人,三个月内成行。

    纪晓岚深深一揖:臣……遵旨。

    他退下后,我召来李玉:去查查内务府有没有精通机械制作的工匠,特别是年轻有为的。

    李玉领命而去。我翻开费若瑟最新送来的欧洲情报,上面详细记述了英国纺织业的机械化进程和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消息。

    这些信息让我既兴奋又焦虑——工业革命已经在欧洲蓬勃展开,而大清还在沉睡。

    次日早朝,我故意将设立同文馆的谕旨混在一堆日常奏折中宣读。果然,大多数官员心不在焉,只有国子监祭酒皱了皱眉,但见其他大臣没有反应,也就没有出声反对。

    退朝后,我刚回到养心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清穿成了乾隆怎么办简介 >清穿成了乾隆怎么办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