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况愈发危急。王建国的衣服早已被汗水和泥水浸透,双手也被沙袋磨破了皮,但他仍然咬牙坚持着。
就在大家拼尽全力抢险时,突然,一声巨响传来,堤坝又出现了一处新的决口!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慌乱的惊呼。关键时刻,队长站了出来:别怕,听我指挥!一部分人继续堵原来的决口,另一部分人跟我去堵新的决口!
王建国跟着队长冲向新的决口。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只能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亮,奋力搬运沙袋。冰冷的河水溅在身上,寒意刺骨,但所有人都顾不上这些,只想着与时间赛跑。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决口被成功堵住了。王建国瘫坐在地上,望着平静下来的水面,心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此时,远处的村庄已经亮起了点点灯火,夜空中繁星闪烁。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知青点,已经是深夜。王建国简单洗漱了一下,倒头便睡。这一天,他经历了太多,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紧绷让他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他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温暖的家。母亲做的红烧肉香气四溢,父亲正笑着和他聊天。但很快,他又被生产队的铜锣声惊醒,这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场梦。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王建国和其他知青们继续着忙碌的生活。虽然日子艰苦,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也收获着成长。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在彼此的相互扶持中,他们渐渐褪去了身上的稚嫩,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一年,知青们还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夏天,他们顶着烈日收割小麦,金黄的麦浪中,是他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他们在果园里采摘果实,丰收的喜悦冲淡了劳作的辛苦;冬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打井取水,凛冽的寒风中,他们的笑声回荡在旷野。
在忙碌的生活中,知青们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王建国和李红梅渐渐熟悉起来,他们会在劳作之余,分享彼此的心事和梦想。李红梅教王建国编织,王建国则给李红梅讲北京的故事。
1972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十月刚过,凛冽的北风就裹挟着鹅毛大雪呼啸而至。北大荒的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知青点的土坯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房檐下垂着长长的冰棱,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
王建国裹着破旧的棉袄,缩在炕上,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他望着墙角那所剩不多的粮袋,心里隐隐有些担忧。这已经是连续第七天大雪封山了,生产队的存粮眼看着就要见底。如果再得不到补给,整个知青点都要面临断粮的危险。
清晨,生产队的铜锣声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沉闷。王建国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队部,只见队长眉头紧锁,脸色凝重。同志们,咱们的存粮最多还能撑三天。我打算派人去县城采购粮食,但这条路现在不好走,风雪太大......队长的话还没说完,王建国就站了出来:队长,让我去吧!我年轻,能吃苦!
其他几个知青也纷纷响应,最终,王建国、老张、小李和小陈四人组成了运粮小队。队长反复叮嘱:路上一定要小心,安全第一。这是全队人的口粮,千万不能有闪失!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四人就套上马车出发了。马车装着几个空麻袋,在雪地上缓缓前行。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王建国戴着母亲织的毛线手套,依然能感觉到刺骨的寒冷。老张在前面赶车,他经验丰富,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路况。
没走多远,马车的轮子就陷进了雪坑。四人赶紧下车,在老张的指挥下,有的推车,有的垫石头。寒风中,他们的汗水很快就结成了冰碴,眉毛和睫毛上都挂满了白霜。好不容易把马车从雪坑中拉出来,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
中午时分,风雪更大了。天地间一片混沌,几乎看不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