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却见她最终选择了柠檬派。一位年轻医生亲昵地搭上她肩膀,沈砚没有躲开,嘴角扬起浅浅的弧度。
陈墨转身走向露台,冷风灌进西装领口。手机震动,林妍发来婚礼请柬设计稿。他直接拨通助理电话:查一下沈砚旁边那个医生的资料。
已经查过了。助理似乎早有准备,张明哲,29岁,神经外科...
够了。陈墨打断他,把东京并购案的资料发我。
挂断电话,他摸出婚戒戴上。回到会场时,沈砚的座位已经空了,只有一张便签纸遗落在桌角,上面画着精巧的内耳结构图,角落里写着一行小字:【听觉神经损伤与心理创伤呈正相关】。
陈墨将便签对折收进内袋,那里已经躺着七张类似的纸片——学术会议、医学杂志、甚至咖啡厅的餐巾纸,每次偶遇后他都会收集一件她留下的痕迹。这些纸片边缘已经起毛,却始终没有勇气拼凑成完整的图画。
---
平安夜,沈砚值完夜班回到公寓,发现门把手上挂着小礼物盒。没有卡片,但她立刻知道是谁送的——盒子上喷着雪松香水。
里面是副听诊器,铂金材质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沈砚试了试,心跳声清晰得不可思议。她在包装纸内侧发现行小字:【德国定制,适合捕捉17%的奇迹】。
沈砚将听诊器放进书柜,旁边摆着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奖杯。手机亮起,是母亲发来的照片——瑞士疗养院的圣诞树,树下堆满匿名送的礼物。
砚砚,今天医生说我各项指标都正常了。母亲的声音从语音消息里传出,那位陈先生...
沈砚关掉对话框。窗外开始下雪,她鬼使神差地打开银行APP,那笔一百万依然未被领取,系统显示【将于24小时后自动退回】。
她打开抽屉,珍珠耳钉静静躺在解剖学笔记上。犹豫片刻,沈砚戴上耳钉,给母亲回了条消息:新年快乐,我申请了无国界医生项目。
发送成功后,她打开电脑,终于在那篇论文的致谢部分写下第一行字:【感谢那个教会我看波动率的人...】
与此同时,城市另一端的陈氏大厦顶层,陈墨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航班提醒——【沈砚,瑞士航空LX123,1月1日09:00】。他拨通苏黎世诊所的电话:准备接收一位特殊病人,需要全程德语服务。
挂断后,陈墨打开保险柜,取出一沓泛黄的纸张——沈父当年的日记原件。最后一页写着:【陈家长子今早来找我,说会想办法保住沈氏最后一点血脉,条件是砚砚必须远离这一切】。
陈墨将日记锁回保险柜,转身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办公桌上,婚礼请柬设计稿被咖啡杯压着,新郎签名处依然空白。
六、平行人生
陈墨的婚礼在五月举行。香格里拉酒店的宴会厅铺满白玫瑰,林妍挽着他的手臂走过红毯时,宾客们赞叹这是金融界最完美的联姻。只有陈墨自己知道,当牧师问是否愿意时,他的目光扫过了最后一排的空座位。
笑一笑。林妍在拍照间隙捏了捏他的手指,《财经周刊》的记者在拍。
陈墨勾起嘴角,无名指上的婚戒在闪光灯下刺眼地反光。敬酒环节,他特意绕到医学院那桌,院长热情地介绍各位教授,却没有那个他最想见又最怕见的身影。
沈医生去日内瓦参加学术会议了。院长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她去年提出的听觉神经修复理论获得了国际认可。
陈墨的酒杯在唇边顿了顿:是吗替我恭喜她。
回到新房已是深夜。林妍去浴室卸妆时,陈墨解开领结,从西装内袋摸出张照片——沈砚在日内瓦会场的演讲照,她穿着白大褂,左耳的疤痕几乎看不见了。照片背面是今天的日期和一行小字:【听说你今天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