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阳沉入地平线,他在报名表上写下上海交通大学

    建筑系,笔尖在纸上洇出深色的圆斑,像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三个月后,文齐在佛罗伦萨美院的素描本上,反复勾勒着记忆中的槐树。深夜的画室里,她望着窗外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突然想起毕业典礼那天,那个总在她储物柜里放玻璃珠的少年。而此刻,江杨正在上海交大的建筑模型室,将一座槐木雕塑的根系设计成无限缠绕的克莱因瓶——那些未能说出口的情愫,终将在时空的褶皱里,成为永不相交的异面曲线。

    多年后,当江杨在天文馆调试射电望远镜时,总会在某个午夜收到来自意大利的匿名邮件。附件里是一幅水彩画:暴雨中的槐树下,两个少年背道而驰,各自划出的抛物线在云端相撞,绽放成永恒的星轨。而他的工作台抽屉深处,始终躺着那个装着告白信的玻璃珠,在时光的浸泡下,早已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的痕迹。

    第四章:重构·抛物线重逢(职场篇)

    上海外滩美术馆的玻璃穹顶滤下冷调的天光,文齐握着策展方案的指尖突然发颤。电子屏上滚动的展品名录里,槐荫社区改造项目的3D模型正在旋转——悬浮在空中的虚拟槐树根系,像无数条发光的神经脉络穿透混凝土建筑。她抬头,正对上展厅入口处那个熟悉的身影。

    江杨的白衬衫领口沾着颜料,手里攥着建筑图纸,镜片后的眼睛倒映着虚拟槐树的蓝光。六年前那个暴雨夜后,他终于把童年的执念浇筑进钢筋水泥。这套根系监测系统采用次声波共振原理,他指着模型中延伸至地下15米的银色线条,声音平稳得像在介绍普通建材,能捕捉到土壤深处最细微的震动。

    文齐的睫毛剧烈颤动。那些埋在槐树根系下的玻璃珠、星星瓶,此刻仿佛都化作模型里闪烁的光点。她突然想起佛罗伦萨的深夜,自己曾在素描本上反复描绘过同样形态的根系——那时她以为,所有未完成的牵挂都该深埋地底。

    暴雨在黄昏突袭外滩。文齐冲进库房时,童年的素描本正泡在从天窗漏下的积水中。泛黄的纸页上,十二岁那年的涂鸦正在晕染:歪扭的抛物线、画坏的玻璃珠,还有某个课间偷偷写下的JY。她跪坐在潮湿的地板上,看着墨迹在水中舒展成模糊的漩涡,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江杨的西装外套还在滴水,他扑过去用身体挡住倾泻的雨水,怀里紧护着防水布包裹的图纸。当文齐颤抖着翻开素描本,最深处那张泛黄的草稿纸突然显影——2014年那个暴雨夜,他在泥坑边画的速写:两个少年在雨中奔跑,身后拖着发光的抛物线,而角落里不起眼的位置,藏着用铅笔轻轻勾勒的、带着草屑的侧脸。

    这些年我一直在重建记忆的坐标系。江杨的声音混着雨声,他指着图纸上某个特殊的建筑结构,这里的声波共振装置,能模拟出当年槐树叶摩擦的频率。文齐摸到他袖口处未干的颜料,那抹熟悉的暗紫色,竟与她某幅画作的用色分毫不差。

    台风的轰鸣中,展厅的应急灯突然亮起。虚拟槐树的根系在黑暗里发出幽蓝的光,与文齐眼中的泪光交相辉映。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告白、被暴雨冲刷的约定,此刻都在次声波的震动中苏醒。当江杨伸手去够滑落的素描本,两人的指尖终于在悬停的抛物线顶点相遇,像两条分离多年的轨迹,终于在时空的褶皱里完成了迟到的共振。

    第五章:交汇·抛物线永恒(结局篇)

    2024年跨年夜的寒潮裹着细碎冰粒,外滩建筑群的霓虹在江面碎成流动的星河。江杨握着文齐的手穿过新落成的槐荫社区,混凝土步道下暗藏的次声波装置正播放着模拟的槐叶沙沙声。远处吊车的轮廓里,老槐树盘虬的根系在特制营养液中泛着琥珀色光泽——这棵承载着两个少年秘密的古树,终于完成了十六年的时空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青春的抛物线简介 >青春的抛物线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