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章 【职场法则】贞观之治:老板学会纳谏,员工才会拼命
    公元627年,长安太极宫的早朝现场,唐太宗李世民盯着台下那位"怼人不眨眼"的魏征,内心默默计算着本月被吐槽的次数——这已经是魏征第17次在朝堂上公开反对他的提案了。放在现代职场,这妥妥属于"挑战管理层权威"的高危行为,但李世民不仅没炒他鱿鱼,反而在退朝后对长孙皇后感慨:"魏征这老头子,简直是朕的职场错题打印机啊!"

    一、老板的"人设破产"与"逆风翻盘"

    说起李世民的"创业黑历史",那真是三天三夜聊不完。当年玄武门之变,他带着尉迟恭等"带刀hr"搞垮太子部门,成功上位ceo,却留下"杀兄娶嫂"的职场丑闻。放在现代,这相当于"高管火并董事长全家,强占公司",妥妥的"人设崩塌现场"。但李世民不愧是"古代公关大师",一登基就开启"明君人设20版本"——抱着《尚书》苦读就算了,还广发"英雄帖",公开招聘敢说真话的员工,美其名曰"广开言路",实则是"用纳谏洗白黑历史"的危机公关。

    第一个响应"英雄帖"的是魏征,这位"前太子党遗老"一入职就开启"毒舌模式"。有次李世民想搞"大唐形象工程",重修洛阳宫殿,魏征直接拍桌:"老板!隋炀帝就是这么把公司搞破产的,您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祖训了?"换别的老板早让人拖出去了,李世民却堆起笑脸:"爱卿说得对,项目暂停,朕马上整改!"——这波"忍辱负重"的演技,比《隋书》里的明君桥段还逼真。

    李世民的"纳谏人设"有多拼?有次他在后宫逗弄西域鹞鹰,远远看见魏征走来,竟像小学生藏漫画书一样,把鸟塞进袖子里。魏征假装没看见,故意大谈隋炀帝的"享乐误国论",拖了半个时辰才走。等他离开,鹞鹰早憋死了。长孙皇后笑他:"陛下怕魏征,比实习生怕总监还厉害。"李世民苦笑:"朕不是怕他,是怕丢了从善如流的职场口碑啊!"

    二、员工敢怼老板的底层逻辑:因为有"免死金牌"

    贞观朝的大臣们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提意见,源于李世民发明的"职场安全气囊"。他在《求谏诏》里明文规定:"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翻译成人话就是:"随便怼,朕不记仇,怼得好还有年终奖!"这相当于给全l员工发了"怼老板免死金牌",于是乎——

    -

    御史大夫杜淹敢当面怼他"选官标准有问题",还掏出《周礼》当"怼人证据";

    -

    中书令温彦博敢吐槽"陛下最近脾气有点暴躁",建议"开设帝王情绪管理培训班";

    -

    地方官张玄素敢写信痛批"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还附了份《施工成本核算表》;

    最绝的是武周降将王珪,有次指着李世民鼻子说:"陛下爱房玄龄就像爱儿子,爱魏征就像爱老师,可对我呢?连顿工作餐都舍不得加!"李世民非但没生气,反而当场给王珪涨了俸禄——这操作,比现代企业的"员工记意度调查"还直接。

    为了把"纳谏"变成制度性刚需,李世民搞出了一套"大唐职场反馈系统":

    1

    五花判事制:中书省起草诏令,必须经过五位中书舍人"背靠背"提意见,防止"一言堂"。据说某份诏令曾被修改17次才通过,堪称"古代版多人在线文档协作"。

    2

    谏官随朝制:每次开晨会,谏官必须坐在第一排,皇帝说句话就得记录"是否合理"。有次李世民夸自已"武功天下第一",谏官立马举牌:"陛下忘了文治武功,缺一不可的祖训?"当场让老板下不来台。

    3

    考核挂钩制:把"提意见"纳入官员kpi,每年评比"最佳毒舌奖"。魏征曾创下一年谏言200多条的纪录,被评为"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萌史简介 >大唐萌史目录 > 第9章 【职场法则】贞观之治:老板学会纳谏,员工才会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