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单元楼里却飘着蒸腾的热气,张光荣戴着老花镜,踩着缝纫机哒哒作响。四个孩子围着饭桌打转,新棉花蓬松的香气混着炖酸菜的酸香,在暖烘烘的屋里打着旋儿。

    铁轱辘!快给妹妹系围裙!母亲在厨房喊。16岁的张卫东刚要伸手,就被弟弟张卫军抢了先。自从三年前兄弟俩把大名改成张卫东、张卫军,卫东总觉得弟弟突然变得爱表现了。

    爸!棉袄好了没卫东扒着缝纫机瞅。张光荣扯过最后一根线头,抖开一件火红的棉袄,盘扣上还绣着朵金灿灿的向日葵:就你小子急!看看这针脚,比我在部队时缝的帆布包强多了

    窗外突然炸开一声脆响,是对门王婶家孩子放的二踢脚。卫东眼睛一亮,和弟弟对视一眼,两人抓起新棉袄就往楼下冲。家属楼大院里早已炸开了锅,鞍钢厂和轧钢厂的孩子们分成两派,在后山土坡上对峙。

    卫东!这边!鞍钢厂子弟的小头目建国挥舞着竹竿,竹竿上绑着的鞭炮噼里啪啦炸开。卫东刚把棉袄裹紧,就见轧钢厂那边甩出个二踢脚,砰地在雪地上炸出个大坑。

    火力压制!卫东学着电影里的台词大喊。几个男孩掏出藏在怀里的二踢脚,点燃后朝山下扔去。夜色里,橘红色的火光此起彼伏,像一群被惊醒的萤火虫。卫东正扔得起劲,突然闻到一股焦糊味——不知谁家的二踢脚擦着他的肩膀飞过,新棉袄的袖口刺啦绽开个洞,雪白的棉花像云朵似的飘出来。

    我的棉袄!卫东惨叫一声。这可是父亲熬了三个通宵做的!可战斗正酣,容不得他心疼。他抄起个脸盆扣在头上当头盔,继续和伙伴们冲锋。直到轧钢厂的孩子们举着空炮仗盒投降,卫东才发现自己的棉袄已经千疮百孔,活像个被老鼠啃过的棉花包。

    回家路上,卫东和弟弟缩着脖子,活像两只斗败的公鸡。推开门,热气裹着母亲的呵斥扑面而来:大过年的跑哪野去了看看这一身!张光荣从厨房探出头,手里端着刚出锅的饺子。卫东心里一紧,准备迎接暴风雨。

    没想到,张光荣盯着棉袄上的破洞看了半天,突然哈哈大笑:好!好!比你太爷爷当年打鬼子时的战损还厉害!他摸出烟袋锅子敲了敲:明天我就去买新布料,这次给你们缝个防弹棉袄!

    卫东愣住了,弟弟捅了捅他的腰:哥,爸这是夸咱们呢!窗外又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新一年的烟火映着墙上的勋章,把一家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卫东突然觉得,这千疮百孔的棉袄,或许会成为比勋章更珍贵的纪念。

    5

    自行车撞棋盘

    1985年正月里,暖阳融融。张光荣踩着梯子,从堂屋梁上取下那辆二八自行车。车梁上斑驳的墨绿色漆皮,裹着七〇年代中期的记忆——那时节,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号称三大件,谁家有辆带大梁的铁马,能让整条巷子的孩子馋红了眼。老张拿旧绒布细细擦拭镀铬车把,金属与布料摩擦出窸窣声响,恍惚间,他又瞧见年轻时自己跨着新车招摇过市的模样。这宝贝疙瘩,早些年连自家孩子都碰不得,直到八十年代自行车渐渐普及,卫东、卫军兄弟才敢背着他偷偷摸两把车座。

    那日,张光荣被刘炮仗拽去喝酒。院里梧桐树筛下细碎阳光,卫东卫军兄弟对视一眼,蹑手蹑脚解开自行车链条锁。寒假还未过半,兄弟俩正愁没处撒欢,此刻推着铁轱辘溜出院门,帆布鞋踏过青石板路,惊起墙角打盹的狸花猫。

    大桥底下永远热闹。棋盘在石桌上拍得震天响,老棋迷们为一步臭棋争得面红耳赤;柳树荫里,大爷大妈摇着蒲扇,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随着穿堂风飘远;河岸边钓竿林立,偶有钓客空手而归,也要薅把狗尾巴草插在草帽上,笑着说钓鱼佬的规矩,不能白跑。

    卫东跨上大梁,卫军蜷在后座,两兄弟与伙伴们在院门口汇合。铃铛声清脆,一群半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黑土地的故事简介 >黑土地的故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