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后重新聚成嬴政的脸。他永远都在那里,在玉珏的铭文里,在燃烧的竹简中,在每个秦人仰望的方向。而我,不过是他手中的刀,是这架庞大机器里的一枚铜钉,无论愿意与否,都必须钉进历史的石壁,任岁月将棱角磨成齑粉。

    转身走向府宅时,街角传来童谣声,几个孩童拍着手唱: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我摸了摸袖中的《商君书》,忽然想起商鞅被车裂那日,咸阳百姓也是这样唱着新法的条文,却在他断气后一哄而上争抢他的血肉。

    夜更深了,远处的焚书台已垒起丈高的柴垛。明天,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竹简,都将化作青烟直上云霄。而我,将站在火前,看着旧世界的灰烬落在新帝国的地基上,开出带刺的花。

    4

    咸阳城外的焚书台形如倒扣的青铜鼎,九根蟠龙铁柱矗立如狱,铁柱之间用铁链串起万千竹简,在夜风里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极了当年函谷关外六国使节递交降书时的窸窣声。我站在台前,袖中《论语》的棱角硌着掌心,那是今早从淳于越书房暗格里取的,书页间还夹着片泛黄的橘叶,叶脉上隐约可见克己复礼的蝇头小楷。

    丞相,时辰到了。赵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今日穿了身朱红色的中官朝服,衣领上绣着狰狞的饕餮纹,与他脸上的笑意相得益彰。我注意到他腰间挂着新得的玉蝉,雕工粗劣却刻意露在外面,那是昨夜某位想免于焚书的儒生送的。

    淳于越被绑在中央铁柱上,白色的儒生长衫已被撕得破烂,露出瘦骨嶙峋的肩膀。他的头发被血粘在铁柱上,干涸的血痂沿着脖颈流进衣领,像条丑陋的赤练蛇。看见我走近,他突然剧烈挣扎,铁链撞击铁柱发出刺耳的声响:李斯!你看看这火!看看这些竹简!

    我抬手示意,士兵们将火把抛向柴堆。最先燃烧的是一堆《诗经》残卷,竹简上的朱砂评点在火中蜷曲成红色的虫,《关雎》的句子在青烟里碎成齑粉。淳于越的脸被火光映得通红,他突然开始吟诵《春秋》,声音沙哑却清晰,每一个字都像火星溅在我心上。

    够了!我厉声喝止,却听见自己颤抖的声音。火堆里爆出一声脆响,不知哪卷竹简里藏着的玉镇纸炸裂开来,碎玉片飞掠过淳于越面颊,划出细长的血痕。他忽然笑了,血珠顺着笑纹流进嘴角:李斯,你烧得掉竹简,烧得掉人心么我鲁国的孩童,就算在田里放牛,也能背出《论语》第三章!

    我转身走向监刑台,鞋底碾过一枚烧焦的竹简,脆裂声里露出半行民为贵的字迹。赵高捧着酒盏迎上来,盏中是来自蜀地的桑落酒,琥珀色的液体里漂着几片枸杞,红得像极了淳于越的血。丞相何必动怒,他压低声音,这些腐儒,不过是秋后的蚂蚱……

    住口!我打翻酒盏,琥珀色的酒液在黄土上洇开,像幅迅速褪色的地图。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喊声被火光吸走了半分,显得有气无力。淳于越的吟诵声突然变了调子,竟唱起了楚地的《招魂》,苍凉的尾音裹着火星升向夜空,惊起一群栖息在焚书台顶的乌鸦。

    丞相,淳于越的家人已按律处置。一名廷尉署的属官呈上名册,我扫过淳于氏男丁十六人,女眷九人,皆徙北地为戍卒的朱批,忽然想起今早路过市集时,看见个穿儒生衣冠的少年在卖《孟子》抄本,眼里满是倔强的光。

    火越烧越旺,铁柱上的铁链被烧得通红,淳于越的呻吟声渐渐微弱。我摸出袖中的《论语》,指尖抚过为政以德的句子,想起多年前在兰陵求学时,荀子拿着这卷书对我们说: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此刻荀夫子的声音在火中碎成齑粉,只剩下赵高的媚笑和嬴政的训示在脑海里盘旋。

    丞相,陛下召见。赵高的声音打断思绪,他手里举着鎏金灯笼,灯笼罩上的云龙纹被火光映得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秦的血与火简介 >大秦的血与火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