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全台首学
我从背包里拿出笔和记事本,假装要记录郑守让先生口述事情的经过。
「喔!这已经是距今七十年前的事了,当时还是日据时期,我和几位兄姊都在日本求学,并不在台湾,过程是家母在我们返国之後告知的。那位老和尚是六甲乡赤山龙湖岩的住持,其实我并不清楚他是如何追查到我们家族的,只知道有一天那位老和尚突然出现在家门前,说是要来找家父郑子香的。当年家父已经亡故,家里只剩母亲一人独居,没想到老和尚还真够直接,得知家父逝世的消息後,反而劈头就问家母:你们是不是郑成功的後代?是不是收藏了一幅宁靖王的墨宝?。家母面对这样的询问,对眼前这位来路不明的老和尚顿起戒心,又想起先祖隐姓埋名,不可泄露自家身份。的嘱咐,所以始终不愿承认是郑成功的後代,也否认家中有宁靖王的墨宝。谁知老和尚虽感无奈、却不si心,不知用什麽方式辗转联络上在日本留学的家姊郑雪梅,对家姊展开游说。最後家姊才在取得母亲的同意後,出示传家的宁靖王墨宝。」
郑老先生说完,喝口茶润润乾渴的口舌与喉咙。我急着想知道那幅墨宝写些什麽?正要开口询问,毓璇却先问了一个我并不是很感兴趣的问题。
「这麽说来,郑先生算是郑成功的第九代孙罗!那这一辈除了郑先生之外,还有其他兄弟姊妹吗?」
「包含郑某在内,总共有六男二nv,我是老么,如今第九代的子孙之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了。郑成功用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做为儿子们的名字;而家父则以忠义节孝良让替我们六兄弟取名。」
其实毓璇这麽做也对,如果问得太过急躁,郑守让先生难免对我们的目的起疑心,所以我也就顺着郑老先生的回答再提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我听说郑先生这支血脉,就是由郑成功的六子郑宽所传,不晓得郑先生知不知道当年先祖怎会留在台湾?因为根据史料所载,台湾降清後,满清政府决定不让郑氏一族留在台湾,以避免反清势力凝聚。」
「听我父亲说,当年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向清朝投降,明朝皇室宁靖王听到消息後悲愤不已,最後决定自杀殉国。但宁靖王在自杀前写了幅字,并托人将其送给不支持郑克塽降清的先祖郑宽,暗示他赶紧逃亡。先祖带着儿子逃亡後,清朝官兵随即对先祖一家发出追杀令,先祖幸运地躲过了施琅的狙击,於是便带着宁靖王的墨宝往北逃窜,开始隐姓埋名过日子。」
「那幅字写了些什麽?可以让我们看看吗?」
一方面是感觉即将接近谜团的核心,也或许是担心郑守让先生会拒绝我的请求,我的心脏开始紧张地快速跳动起来。
「可以啊!你去帮我把它拿来吧!」郑守让先生对他儿子说。
趁着取来宁靖王墨宝的空档,郑守让先生先为我们说明了的内容。
「宁靖王写了风来竹有声五个字交给先祖郑宽,喻指风来了,竹子便有回应,暗示清军来了,郑克塽将有所回应,准备接受清廷的招降了。当年赤山龙湖岩的老和尚就是靠着这幅宁靖王的墨宝,确认我们家族是国姓爷的後代。」
只见郑守让先生的儿子取来一幅卷轴,在茶几上摊了开来,纸上现出五个瘦而苍劲的字t。难道这就是解开日月之护埋藏地点的钥匙?我深怕有所遗漏,再向郑守让先生确认:
「郑先生,宁靖王只有交给先祖郑宽这卷轴吗?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郑守让先生一听,倏然收起原先的笑脸,严正地对我们说:
「蔡先生、林小姐,请恕郑某直言,两位并不是什麽大学校刊编辑吧!到目前为止,两位的问题一直在郑某的家世上打转,就像当年的那位老和尚一样。我可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