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师傅,若遇到身材魁梧的对手,该如何应对?"林宇问道。
赵峰微微一笑:"好问题。面对体型优势的对手,切忌硬碰硬。应当避其锋芒,攻其软肋。人有四肢百骸,其中要害不过数处。喉、眼、裆、膝,皆为弱点。若能精准打击这些部位,即使力量不足,也能制胜。"
"那若是手无寸铁,遇到持刀的敌人呢?"林宇又问。
赵峰摇摇头:"此乃险境。若无退路,唯有抢先出手,出其不意,方有一线生机。不过,最明智的做法是避免这种处境。公子身份尊贵,日后定有护卫随行,不必冒此风险。"
林宇不以为然:"世事难料,万一陷入困境,无人护卫,岂不束手待毙?"
赵峰见他如此认真,也收起了轻视之心:"公子所言极是。既然如此,老夫教你几招夺刀之法,但需谨记,此乃不得已时的手段,非首选之策。"
就这样,林宇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忙碌。除了三位老师的教导,他也会利用闲暇时间其他书籍,尤其是历史和兵法类的典籍。《史记》、《汉书》、《孙子兵法》、《六韬》、《司马法》等都是他的必读书目。
有一次,蔡京发现林宇在认真研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颇为惊讶:"公子为何对韩信如此感兴趣?"
林宇如实答道:"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用兵之道令人敬佩。学生想从中学习一二,为日后可能面临的战事做准备。"
蔡京闻言,若有所思:"公子年纪虽小,却有远见。当今之世,确实暗流涌动,未来多有不测。提前学习兵法,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林宇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各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经学更加精深,文辞更为流畅,武艺也初具规模。蔡京、许靖和赵峰对这个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弟子赞不绝口,经常在曹嵩面前夸赞林宇的进步。
一日,曹嵩在晚饭后将林宇叫到书房。
"孟德,这两个月你的表现令为父非常满意。"曹嵩欣慰地说,"三位老师都说你天资过人,学得又快,尤其是对经学的理解和文章的写作,已经超过了许多成年人。"
林宇谦虚地回应:"都是老师教导有方,父亲过奖了。"
曹嵩摇摇头:"不必过谦。你的进步,为父看在眼里。太学的考核就在下月初,为父已经为你报名。按照你现在的水平,通过考核应该不成问题。"
"多谢父亲。"林宇恭敬地说,"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曹嵩点点头,又道:"不过,有一事为父要提醒你。太学虽好,但目前朝堂上党争激烈,太学生多与朝中名士关系密切,容易被卷入党争。你去了太学后,要谨言慎行,不可轻易站队。"
林宇心中一凛,郑重应道:"孩儿明白,定当谨记父亲教诲。"
"好。"曹嵩满意地说,"对了,你舅舅夏侯庄托人带信来,说他已向将军府举荐你入军学学习。若太学、军学两边都能顺利入选,你既可学文,又可习武,将来的发展道路会更加宽广。"
林宇闻言大喜。军学是汉代培养军事人才的机构,能够入学学习,对未来的军事指挥大有裨益。
"多谢父亲!多谢舅舅!"林宇激动地说。
曹嵩微笑着摆摆手:"不必谢我,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你天资聪颖,又肯用功,为父相信你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从书房出来后,林宇心情激动。太学和军学,一文一武,正好弥补他各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军学,能够系统学习当时的军事知识和实战技能,对未来统兵作战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更加刻苦学习,为太学的考核做最后准备。同时,他也没有放松武艺的训练,每天坚持练习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