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起叶卫国说过的每句话,想起他腕上的疤痕,想起火车站的那个纸包。忽然间,她发现平安结的绳结里卡着片极小的白桦树皮,上面用刀刻着:等我,死也要回到你身边。

    眼泪大颗大颗落在红绳上,钱英忽然听见楼下有人喊小钱老师。是同校的李建国,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工装,手里提着两斤黑市买来的红糖。他父亲是纺织厂的劳模,成分好,人也踏实,自从知道钱英的情况,就常常来帮忙搬煤球、修水管。

    钱英,我知道你心里有他。李建国蹲在她面前,声音像棉布般柔软,但生活不是只有爱情。你看看你,瘦得风都能吹倒,要是卫国看见,该多心疼他掏出张粮票,明天跟我去外滩吧,我带你吃大壶春的生煎,你最喜欢的。

    钱英看着他掌心的老茧,突然想起叶卫国说过的造大飞机的梦想。此刻窗外的梧桐正飘下今年的最后一片叶子,她忽然发现,原来有些等待,就像抓不住的梧桐絮,终将在时光里散成尘埃。

    1970年元旦,钱英嫁给了李建国。婚礼在弄堂口的煤炉旁举行,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胸前别着朵纸做的木棉花。拜天地时,她忽然看见弄堂尽头闪过道熟悉的身影,蓝布衫的领口上,别着枚褪色的红卫兵袖章。她想跑过去,却被李建国轻轻拉住手,耳边响起司仪的声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当晚,钱英在枕头下发现张字条,字迹被雨水洇湿,却依然清晰:英英,我在五七干校见过你爸,他说你要结婚了。对不起,我不该回来打扰你。祝你幸福,卫国。字条边角处,画着架小小的飞机,机翼上滴着几个墨点,像落在时光里的泪。

    第四章·中年·橱窗里的雪花膏(1985年·上海)

    百货大楼的玻璃橱窗里,友谊牌雪花膏的广告画着位烫卷发的女士,嘴角挂着时髦的微笑。钱英摸着货架上的铁皮盒,薄荷味混着记忆涌上来,让她想起1965年图书馆的那个午后。

    妈妈,你看这个!八岁的女儿李薇举着盒印着蝴蝶的橡皮,眼睛亮晶晶的。钱英刚要说话,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同志,请问有没有上海牌手表的表带

    她转身,看见穿灰蓝色中山装的男人正对着售货员比划,腕骨处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明显。十年没见,他的背有些驼了,头发却还是当年那样硬挺,只是鬓角染了层薄霜。

    卫国钱英的声音发颤,手里的雪花膏盒啪地掉在地上。叶卫国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涛骇浪,却在看见她胸前的校徽时,迅速转为平静。

    钱老师。他的声音带着刻意的疏离,没想到在这儿遇见。售货员递来表带,他付账时,钱英看见他中山装里面,穿着件洗得泛白的衬衫,领口处补着朵极小的木棉花——和她当年绣的一模一样。

    他们在百货大楼的楼梯间说话,阳光从雕花窗格漏进来,在地上织成破碎的光斑。叶卫国说他七五年从兵团回来,在街道工厂当钳工,四年前娶了同厂的周敏,女儿叶晓梅已经五岁。钱英说李建国在纺织厂升了车间主任,女儿李薇聪明懂事,就是总吵着要爸爸带她去公园。

    那年我从兵团逃回来,想参加高考。叶卫国忽然低头盯着楼梯扶手,指尖摩挲着木纹,在弄堂口看见你和建国抱着孩子,晒台上晾着你们的结婚照。他笑了笑,比哭还难看,照片上的你,笑得真甜。

    钱英的指甲掐进掌心。她想起1977年恢复高考那天,李建国把报名表格摔在桌上:你还要折腾到什么时候别忘了你现在是李太太,是孩子的妈!那天夜里,她摸着藏在枕下的白桦树皮,听见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叶卫国当年说等我时的声音。

    晓梅体质弱,周敏总说要买雪花膏给她擦脸。叶卫国举起刚买的表带,金属扣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其实她不知道,我每次看见雪花膏,就想起你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梧桐错影简介 >梧桐错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