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七年前那个春夜,收留她的地下党教员被拖进警车,蓝布旗袍上全是血手印。

    临别塞给她的《狂人日记》,扉页题着愿作惊雷破愚蒙,如今还压在陪嫁箱底。

    露华院的海棠该修枝了。沈清秋转身时,风灯在游廊壁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剪得太晚,当心蛀虫啃了花根。白露望着她消失在转角,风灯琉璃罩内侧用朱砂画着极小的镰刀锤子,在烛光里若隐若现。

    五更天鸡鸣,白露拆开陪嫁箱底的夹层。

    《狂人日记》扉页的字迹已被摩挲得字迹模糊,书页间滑落半片银杏叶,正是三年前她初入周家时,沈清秋命她跪在祠堂前,偷偷塞进她手心的那片。

    晨雾漫过雕花窗,将绣绷上的银杏叶晕染成朦胧的金色。

    白露咬断绣线,看着银杏叶在晨光里舒展脉络。

    她知道,有些东西一旦开始生长,就会像苏州河边的野草,再也拦不住了。

    3

    夜雨焚旧卷

    梅子黄时雨,周家大宅的粉墙洇出淡青苔痕。

    白露倚在竹帘半卷的绣阁里,看丫鬟们用铜盆接檐角的雨帘。

    春杏新采的栀子浮在雨水中,花瓣载着水珠打旋儿,像许多小白船在琉璃海里飘。

    二太太尝尝新渍的脆梅。沈清秋挑帘进来,玛瑙碟子里盛着琥珀色的青梅,裹着晶亮的冰糖霜。

    她月白衫子沾了雨,晕出几片淡青的竹影,倒比往日刻意端着的装束更显清雅。

    白露拣了颗梅子含在口中,酸甜在舌尖化开。瓷碟边缘凝着的水珠滑落,在沈清秋袖口染出深色的圆点,渐渐连成朵墨梅的形状。

    暮鼓声从街市漫进来时,白露借口要描绣样,抱着《群芳谱》往佛堂去。

    途经曼云住的听雨轩,听见留声机在放《天涯歌女》,玻璃窗映出三姨太对镜梳妆的侧影。

    那姑娘把周世昌送的东珠项链缠在腕上,正用口红在镜面写着什么,鲜红的女字刚写完最后一笔,就被绢帕狠狠抹去。

    佛堂的乌木门虚掩着,白露推开时,檀香混着火油味扑面而来。

    沈清秋在烧信,火盆里蓝焰蹿起,吞没泛黄的纸张,依稀可见罢工委员会的铅字。

    满地碎纸中躺着半张合影,穿学生装的青年被齐齐剪去。

    青烟缭绕中,大太太的侧脸像尊慈悲的菩萨像,如果忽略她正在拆解勃朗宁手枪的动作。

    巡捕房在查上月的纵火案。白露抖开油纸,露出半截雷管,老爷要把三姨太的弟弟送进税务所,那小子在圣约翰读书时参加过罢课。

    油纸簌簌作响,露出底下压着的《妇孺救护手册》,这是上周她们参观仁济医院时,护士长偷偷塞的。

    沈清秋用火钳拨弄炭块,火星溅上她石榴裙:明日中元节,三姨太要在佛堂通宵诵经。她指尖沾了香灰,在案几上无意识地画着圈,像在推演什么。

    她抬眼,瞳孔映着跳动的火焰,听说日本人开的东亚书院,最近在招国文教员。她将手枪零件藏进《金刚经》函套,经页间露出半幅苏区地图,边缘已摩挲得发皱。

    惊雷劈开云层,白光里白露看清沈清秋眼底的灼灼星火。

    七年前苏州河畔,她也是这样看着地下党教员被拖走,蓝布旗袍上全是血手印。

    那夜她躲在染坊的靛青布里,听宪兵的马靴踏碎满地传单,传单上印着妇女参政。

    姐姐可信我白露摸出贴身藏着的照片。

    泛黄相片里穿着丹士林旗袍的少女,正站在商务印书馆门前举着横幅。

    那是1925年五卅惨案第二天,她混在游行队伍里散发传单,辫梢系的白绸带在枪声中散落成蝶。

    沈清秋的护甲划过雷管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锁不住的旗袍简介 >锁不住的旗袍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