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那个雨夜,他问林筱:怕不怕跟着我吃苦她答:只要灯亮着,就不怕。

    第六章:星芒显现

    立春的晨光如融化的黄油,缓缓渗进深巷。黄耀斌踮脚为新挂的青铜牌匾拂去最后一丝灰尘,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的字样在晨露中泛着温润的光,与老店褪色的红漆招牌相映成趣。女儿设计的电子菜单在橱窗里闪烁,智能版传统版的选项旁,动态GIF循环播放着黄耀斌颠勺的慢动作——那是从二十年前的监控录像里截取的,像素虽低,却清晰记录着他手腕翻转的弧度。

    3号桌佛跳墙,智能炖盅已启动。对讲机里传来黄夏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黄耀斌透过透明玻璃望向用餐区,只见年轻客人正指着炖盅屏幕上的温度曲线,蓝色的波动线与老灶台上跳跃的火苗在玻璃上重叠,仿佛时空的双螺旋。他下意识摸了摸围裙口袋里的蓝白手帕,指尖触到绣线的纹路,那是林筱昨夜新补的针脚。

    黄师傅,来份番茄炒蛋。拄拐的老太太在女儿搀扶下坐下,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黄耀斌转身时,看见她胸前别着枚老式胸针,蝴蝶形状的珐琅彩已经褪色,却擦得锃亮。我女儿最爱吃我做的番茄炒蛋,老太太摩挲着桌角的木纹,她说这里的味道和我的很像,尤其是糖的影子。

    林筱正在调配沙拉酱,闻言手顿了顿。黄耀斌往锅里倒蛋液的动作比平时慢了半拍,金黄的蛋液在铁锅边缘凝固成温柔的卷边,他想起林筱第一次教他做这道菜时,也是这样多撒了半勺糖,说女孩子都爱吃甜。当老太太颤抖着舀起第一勺,泪珠坠落在盘子里,却笑着对黄夏说:丫头,你爸爸的手艺,让我想起了她。

    雪后的夜空清澈如洗,打烊时,黄夏忽然指着窗外:爸,流星!一道青白的光划过深夜食堂的招牌,正好坠在灯字右上方,像为牌匾点上一颗星芒。林筱下意识握住丈夫的手,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的对话忽然清晰如昨:怕不怕跟着我吃苦只要灯亮着,就不怕。

    黄耀斌顺着女儿的目光望去,看见她正在调试新安装的智能投影仪。光束投在墙上的老照片旁,虚拟的星芒与照片里的煤气灶火苗交相辉映。他忽然明白,女儿说的星芒重现,从来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旧时光在新技术里重新发光。

    第六章:永恒的灶台(续文)

    惊蛰节气的阳光带着破土而出的力量,穿过后厨的气窗,在蜂窝煤炉的铁架上织出菱形的光斑。黄夏蹲在炉前,第三次尝试夹起蜂窝煤,铁钳与煤块碰撞发出清脆的响,煤灰簌簌落在她新换的浅蓝围裙上——那是用林筱二十年前的旧围裙改的,边角的星星刺绣被阳光照得发亮。

    手腕要稳,像端着一碗水。黄耀斌站在身后,手里握着半块揉皱的蓝白手帕,当年你妈第一次生火,把煤灰撒了我一身,还说这是给灶台的见面礼。林筱正在切姜片,闻言笑出泪来:那时你黑得像煤矿工人,还硬说男人就要有烟火气。

    苏星抱着一捆木柴走进来,帆布包上的灶台刺绣沾着露水。这是她来的第七天,袖口的衔环雀纹身被煤灰盖了一半,却在弯腰时露出一角,像只试图冲破迷雾的鸟。黄师傅,今天学什么她的眼睛亮如晨星,昨夜刚在笔记本上画满蜂窝煤炉的结构草图。

    学熬糖色。黄耀斌往炒锅里倒了勺菜籽油,智能设备能精准控温到160度,但糖色的灵魂在160度到180度之间的恍惚地带。他示意苏星凑近,火苗舔着锅底,油面泛起细微的涟漪,看,油热到泛起金边,就像人刚睡醒时的眼睛,朦胧却有光。

    苏星屏住呼吸,看着黄耀斌撒下冰糖,雪白的颗粒在热油中慢慢融化。她想起奶奶菜谱里的批注:糖色是灶神的胭脂,抹早了苍白,抹晚了憔悴。当冰糖化成琥珀色,黄耀斌手腕一抖,肉片倾入锅中,滋啦声中腾起的香气里,有焦甜,有酱香,还有一丝若有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灶台间的星茫·第二部简介 >灶台间的星茫·第二部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