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尖传来的微弱心跳。这个不到20克的生命,带着同样的创伤,却教会了他如何面对风雨。

    笔记本上多了一行字:

    暴风雨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的天空。

    字迹不再歪斜,每一笔都坚定有力。

    5

    飞越创伤

    晨光穿透云层时,小林发现笔记本被雨水泡皱了。他小心地摊开新的一页,纸张在晨光中呈现半透明的质感,像一片被阳光穿透的翅膀。指尖触到肩头残留的羽毛,那抹翠绿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笔尖悬在纸面上方良久,墨水在尖端凝聚成一颗将坠未坠的黑珍珠。最终落下的字迹依然歪斜,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8月21日,暴雨后晴。今天我们一起飞了。

    窗外的枫叶滴着水珠,每滴坠落都在积水洼里映出一小片天空。小林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微笑——这个表情牵动右脸的疤痕,带来轻微的刺痛,却不再让他感到羞耻。

    绿绣眼出现在十点零七分。它站在最高的那根枫树枝头,羽毛已经恢复干燥,在阳光下像一片会呼吸的翡翠。小林推开窗时,它歪了歪头,黑眼睛反射着晨光。

    当鸟儿再次俯冲向玻璃,小林的动作比思维更快。窗扇滑开的瞬间,气流卷着树叶与花香涌入。绿绣眼在窗框处急停,翅膀扇动的风吹乱了小林的额发。

    他们静静对视了三秒。小林发现鸟儿左眼的伤痕已经结痂,形成一道白色的细线——就像他自己右脸的疤痕。这个认知让他喉咙发紧。

    去吧。他轻声说,声音不再嘶哑。

    绿绣眼突然发出一串清脆的鸣叫,然后振翅冲向天空。它的飞行轨迹起初还有些歪斜,但在接近云层时突然变得流畅,仿佛终于记起了正确的飞翔方式。

    小林半个身子探出窗外,直到那点翠绿完全消失在湛蓝的天幕中。他的指尖还沾着羽毛的触感,轻盈得像是握住了空气本身。

    傍晚的阳光把窗台烤得暖烘烘的。小林撒下面包屑时,发现蚂蚁们已经建立了新的运输路线。它们绕过那些翠绿色的绒毛,像在避让某种神圣的遗迹。

    笔记本摊在膝头,最新一页是幅速写:一只鸟的剪影正在啄食面包屑。画得不算精致,但每根羽毛的走向都准确得惊人——小林已经观察了整整八周,闭着眼睛都能描绘那些细节。

    他翻回前面的记录:

    7月3日,晴。今天也没有鸟来。

    7月10日,阴。蚂蚁来了。它们不怕我。

    8月21日,暴雨后晴。今天我们一起飞了。

    墨迹从最初的颤抖到如今的稳定,像一条进化的轨迹。小林突然拿起钢笔,在扉页写下标题:《观鸟人》。这三个字写得格外用力,几乎要划破纸张。

    窗外传来扑翅声。小林抬头,看见一只麻雀落在喂食台上。它没有绿绣眼那么美丽,但啄食面包屑的样子同样专注。小林发现自己正不自觉地数着它啄食的频率——就像当初数雷声的间隔那样。

    但这次,没有恐惧。

    九月来临的第一个早晨,小林在信箱发现一张明信片。没有署名,只印着一幅绿绣眼的照片,背景是远山与云朵。背面用铅笔写着:迁徙季开始了。

    他把它钉在厨房墙上,旁边是那根珍藏的翠绿色羽毛。煮咖啡时,水壶的哨音不再让他惊跳。当第一缕蒸汽升起,小林突然哼起一首童谣——母亲在他儿时经常唱的,关于候鸟南飞的故事。

    歌词断断续续,有些音节仍然模糊。但没关系,窗外的枫树正在风中沙沙作响,完美地填补了那些空白。

    笔记本躺在窗台上,最新一页写着:

    9月1日,晴。今天有麻雀、山雀和一只我不认识的棕色小鸟。面包屑不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观鸟人》简介 >《观鸟人》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