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一岁的程闯被吵醒,哇哇大哭起来。程建国抱起孩子,心如刀割。那一夜,他坐在小阳台上抽完了半包烟,看着东方渐渐泛白。

    三天后,程建国做出了人生最大胆的决定。他悄悄收拾了简单的行李,给妻子留了一封长信和半年的工资,趁天没亮就出了门。火车站人潮汹涌,他挤上去广州的绿皮火车时,心脏狂跳不止,既因为恐惧,也因为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同志,换一下票。列车员的声音把他拉回现实。程建国掏出那张皱巴巴的车票,上面印着北京—广州的字样。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人生的跃迁。

    火车缓缓启动,程建国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城市轮廓,泪水模糊了视线。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他知道,如果继续留在那个牢笼般的工厂里,他灵魂的某部分将会慢慢死去。

    1984年5月3日,程建国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走出罗湖火车站的那一刻,湿热的海风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活力。到处都是工地,起重机的声音此起彼伏,街上行人步履匆匆,与内地城市的慢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建国!这边!王勇在出站口使劲挥手。他比大学时胖了一圈,穿着时髦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与程建国的白衬衫蓝裤子形成鲜明对比。

    你小子真来了!王勇一把搂住他的肩膀,走,先带你吃饭,然后去宿舍。

    坐在王勇的摩托车后座上,程建国紧紧抓着座位两侧。摩托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飞驰,路两旁是正在施工的高楼和密密麻麻的脚手架。

    这里变化太快了,王勇大声说,半年前这条路还是农田呢!

    晚饭在一家大排档解决,炒河粉、白切鸡和冰镇啤酒。程建国惊讶于这里的物价之高,一顿饭花了他半个月的工资。

    习惯就好,王勇满不在乎地说,这里工资高,消费也高。明天我带你去见我们老板,说好了让你先干技术员,月薪三百,包住不包吃。

    三百元!程建国在心里惊呼,这相当于他在纺织厂工资的三倍。但兴奋很快被现实冲淡——宿舍是八人一间的铁皮房,闷热潮湿,蚊虫肆虐。那一晚,程建国躺在狭窄的上下铺上,听着室友们的鼾声和远处工地的机械声,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王勇带他参观了电子厂。流水线上,数百名年轻女工正在组装录音机机芯,动作麻利得像机器人。车间主任是个香港人,用蹩脚的普通话向程建国介绍了工作内容。

    程先生有技术背景,太好了!香港主任拍着他的肩膀,现在最缺的就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

    程建国很快适应了工作。与国营工厂的拖沓不同,这里效率至上,一个问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一个月后,他改进了机芯组装流程,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5%,老板当场给他加了五十元工资。

    发薪日那天,程建国去邮局给妻子寄了两百元和一封信。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深圳的见闻和自己的工作情况,字里行间满是兴奋。回信两周后才到,李秀芹的字迹冷淡而克制:钱已收到,孩子很好,勿念。关于离婚的事,等你回来办手续。

    程建国把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又赶紧捡出来展平。那天晚上他独自喝得烂醉,被王勇扛回宿舍。

    女人嘛,都是这样,王勇安慰他,等你在深圳混出名堂,买了房子,她自然就带着孩子来了。

    程建国摇摇头,酒精的作用下,他第一次向朋友吐露了心声:我来深圳不只是为了钱。在纺织厂,我提了那么多改革建议,没一个被采纳。看着一个好端端的厂子一天天烂下去,比自己失业还难受。这里虽然累,但至少你的努力能看到成果。

    三个月后,程建国已经升为车间副主任,工资涨到四百五。他搬出了集体宿舍,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浪潮-风起云涌简介 >浪潮-风起云涌目录 > 第一章